▲市民和游客參觀廈門園林植物園百花廳的雕塑展。(廈門日報記者 姚凡 攝) ▲在集美新城舉行的世界氣球藝術節很受歡迎。(廈門日報記者 林桂楨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王玉婷 見習記者 林施)今年國慶中秋期間,廈門市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市民和游客在領略廈門“高顏值”的同時,也感受到這座城市越來越濃的“文化味”。 在城市綠地面積增加、城市顏值不斷提升的同時,廈門各類文化機構、文化活動的數量與日俱增,城市總體文化氛圍日益濃郁。但深入探究,在文化硬環境越來越扎實的基礎上,各類文化活動的開展仍有提升改善的空間。近日,記者走訪多個文化活動現場,聽市民談感受,并請相關專家提出建議和思考。 氛圍漸濃 文化活動豐富群眾假日生活 國慶中秋長假已過去三天,在曾厝垵文創村,剛剛正式對外亮相的廈門文創展示中心,讓您一邊了解金磚五國的歷史文化,一邊欣賞兩岸工藝大師的藝術精品;在同安影視城,一場場“穿越”活動展示了非遺項目錫雕的魅力;在集美誠毅科技探索中心,中國未來空間站、天宮一號、長征系列火箭等多項科技體驗讓您應接不暇……此外,您還可以去市圖書館、閩南大戲院、思明區時代美學館來一場心靈之約,靜靜享受一段文化時光。 國慶長假前,本科學美術專業的于嘉佳早早地在網上搜索文化活動的信息。看到集美大學美術學院汪賢俊博士10月1日在傳世藝宮美術館舉辦以中國山水畫為主題的講座,于嘉佳當天下午趕過去參加。于嘉佳告訴記者,近年來,廈門的文化場所明顯增多。接下來幾天,她還打算去影劇院欣賞演出。 記者了解到,今年國慶中秋長假,音樂類、戲劇類、講座類、展覽類等文化活動幾乎每天都有安排,至少達到幾十場――各式各樣、面向不同群體的文化活動豐富了群眾的假日生活,漸漸成為廈門節假日的常態。 提升空間 島外居民想在“家門口”參與 莊小園是同安新民中心小學的一名音樂老師。前天上午,她帶著孩子從同安趕到集美嘉庚劇院觀看了大型人偶音樂劇《灰姑娘與水晶鞋》。她告訴記者:“欣賞音樂劇,不僅讓孩子接受藝術熏陶,也加強了我們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交流。” 開心之余,莊小園坦言,跟島內的文化藝術氛圍相比,島外相對還是弱一些,“我住在同安,其實我身邊很多人都喜歡參加文化類活動。作為一名音樂老師,我也想多聽聽音樂會,但平時除了工作還要照顧孩子,一想到出門往返要占用一定時間,就放棄了。如果能在家門口參加文化活動,當然更好。” 記者在梳理今年國慶中秋長假的文化活動時發現,大多數活動地點集中在島內,島外的文化活動也往往集中在海滄和集美,分布不均。這樣一來,不少島外居民無法直接在“家門口”參與活動,算算花在路上的時間與耗費的精力,不少居民就放棄了參與文化活動的想法。 而當記者想統計長假期間文化活動的總數時,發現舉辦的所有活動也缺少集納整合,不少活動都需要登錄官網一一查看,市民知曉活動的渠道往往是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因此,文化活動在宣傳推廣方面,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
相關閱讀:
- [ 08-22]“網紅月餅”莫失了文化味兒
- [ 05-25]博物館要多點文化味兒
- [ 06-09]雙十中學老師點評文綜政治:文化味濃時代感強
- [ 03-28]綜藝節目"文化味"濃 益智答題類成主打
- [ 07-29]當年中山路很有文化味 曾云集七八家書店四家報社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