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佘崢)廈門理工學院首次有教師的論文發(fā)表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科學》上——《科學》6日在線刊登了以廈門理工學院喻志陽博士為第一作者的一篇研究性論文,研究成果被認為“顛覆晶界”,是一種“可以寫進教科書”的發(fā)現。
這篇題為《Segregation induced ordered Bi superstructures in a Ni-Bialloy》(鉍原子在鎳大角度非共格普通晶界上偏析形成超結構)的研究成果,突破了傳統物理冶金界對普通晶界結構的認知,首次指出普通晶界可以存在有序超結構,是“可以寫進教科書”的發(fā)現。
美國的《科學》雜志主要關注自然科學最前沿的研究和發(fā)現。去年,我國在材料、物理、化學3個學科僅有13篇研究性論文發(fā)表在《科學》上,一般《科學》會先以在線形式發(fā)表。
成果歷時五年顛覆傳統觀點
喻志陽的研究成果要從多晶體說起。我們熟悉的金屬和陶瓷大多數是多晶體材料,一般來說,這些材料的屬性性能取決于其多晶晶界的成分和結構。晶界指的是相鄰晶體之間的界面。
一直以來,對晶界結構的解析大多基于簡單的模型體系――“特殊”晶界,亦被稱為小角度或高對稱晶界。然而,作為工程材料界面的主體且更具有代表性的“普通”晶界,由于研究難度大,科學界對其的原子結構知之甚少。
而根據對于“特殊”晶界的研究結果,傳統的觀點認為:由于構成普通晶界的兩個晶粒沒有共格關系,偏析原子在晶界中不能夠存在有序性。
喻志陽團隊的研究正是顛覆了這一傳統觀點,首次指出普通晶界可以像“特殊”晶界一樣,存在有序超結構。
那么,這一發(fā)現有什么用呢?學術界認為,它豐富了傳統物理冶金對普通晶界原子結構的基本認識,被認為是一個“可以寫進教科書的發(fā)現”。南方科技大學張文清教授評價說,它突破了晶界的傳統觀點,對建立普適性的晶界理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雖然現在談論成果的運用還為時過早,但是,應該可以這么說,喻志陽團隊在原子尺度上解析晶界結構,有助于人們理解晶界偏聚與材料性能的關聯,比如,我們可以通過選擇良性添加劑和去除有害晶界雜質來提高材料性能。
校方慧眼識珠耐心等待近三年
喻志陽的這篇論文,是廈門理工學院第一篇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的論文。表面上看,這是理工學院等來的結果,其實并不盡然。
廈門理工學院科研處處長張厚安說,我們的確等了他近三年。
喻志陽進入廈門理工學院的視野,是在2013年。喻志陽2011年獲得清華大學博士學位后,赴美國里海(Lehigh)大學做博士后研究,里海大學創(chuàng)校于1865年,是美國一所歷史悠久的頂尖私立研究型院校。
喻志陽昨日坦承,他之所以選擇福建高校,原因之一是:他是莆田人。
不過,喻志陽海歸求職的道路并不順暢,最“致命”的是:雖然履歷光鮮――本科、博士就讀于清華大學,博士導師是我國電子顯微鏡先驅、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朱靜教授,但他以前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影響力不夠高。
不過,當2013年喻志陽找到廈門理工學院時,時任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的張厚安很清楚業(yè)界的規(guī)則――傳統材料晶體結構表征的學術論文,一般發(fā)表在SCI二區(qū)學術刊物上。
比起論文,這位伯樂更看重喻志陽的研究領域。張厚安昨天說,喻志陽所擅長的透射電鏡表征是非常重要的現代化分析手段,在材料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和重要,這正是廈門理工學院所缺少的。
張厚安說,不要以為應用型大學就不需要基礎研究,恰恰相反,沒有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等于無源之水。
張厚安向校長陳文哲進行匯報,獲得校領導和人事部門等的大力支持。不過,喻志陽希望廈門理工學院能夠等他一年,好讓他把普通晶界研究得更加深入。廈門理工學院答應了他的要求。
約定的一年時間到了,喻志陽又提出:再等一年!他需要把研究再進行整理。對此,張厚安轉達了校方的意思:廈門理工學院隨時歡迎您。
2016年,喻志陽正式入職廈門理工學院。
鏈接
給材料做B超
通俗地說,喻志陽團隊所做的晶界結構解析相當于給材料做B超,他們的B超是“透射電鏡”。不過,普通晶界由于其取向隨機等特性,使得透射電鏡的實驗觀察和解析比起B(yǎng)超要困難太多。
業(yè)界認為,喻志陽團隊成果獲得的關鍵之一,在于“展示了精湛的透射電鏡技巧”。
當然,也不能僅用技巧來詮釋獲得這一重大發(fā)現的過程。喻志陽說,這項成果歷時5年,是從20G數據、1萬余張電鏡照片的海量信息中提取出有用信息,經過無數次模型試驗后取得的成果。
亮點
推動綜合改革 提供寬松科研環(huán)境
廈門理工學院科研處處長張厚安說,表面上,我們是“等”到了這篇論文,但實際上,這也是廈門理工學院綜合改革的一個成果。
喻志陽初到廈門理工學院時,按照常規(guī),要先從講師做起,但他直接被聘為副教授。
張厚安說,職稱評聘制度是綜合改革的重點,它的實質是實行高職低聘、低職高聘的評聘分離改革。也就是說,原本職稱高的人,如果沒有新成果,教授可能會被低聘為副教授,而如果成果分量足夠,講師也可以被聘為副教授甚至教授。
與此同時,廈門理工學院還加大科研扶持力度,喻志陽到廈門理工學院后,校方專門提供了科研啟動經費,并配備了800萬元的透射電鏡,成立了顯微結構分析實驗室。透射電鏡是解析晶界結構的重要工具和“武器”。
喻志陽說,正因為廈門理工學院提供了寬松的科學研究環(huán)境,才使他能專注于論文的修改和數據的補充。
廈門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黃如欣說,綜合改革以成果為導向,打破論資排輩的評聘制度,更好地鼓勵了年輕人脫穎而出。
他還說,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營造一個適宜的科研氛圍,在喻志陽身上,我們看到了改革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