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1873年印刷的《廈英大辭典》,收錄閩南方言4萬余言,大16開本,全書612頁,以廈門音為標準,沒有漢字,正文所收錄的詞條用羅馬字注音,英文釋義。作者杜嘉德在出版序言中說:“講廈門方言,包括閩南方言的人應該有八百萬或一千萬人,這本辭典是第一本這種語言的辭典。”而杜嘉德認為,這本辭典最大的缺憾是沒有使用漢字。 對于這一點,杜嘉德本人給了兩種解釋,首先是很多次根本無法找到相對應的漢字,這些詞可能有1/4或1/3,他用心去找,卻沒有找到。另一個原因是這本辭典是在倫敦印刷的,而當時的倫敦沒有漢字的活字,廈門又無法印刷這類書籍,所以導致最終辭典中沒有出現一個漢字。在倫敦印刷后,辭典被運送到廈門一帶發售。 而令駱中民驚喜的是,辭典上雖然沒有印刷的漢字,但每個詞條后面都有一個手寫的小楷漢字,他本人猜測可能是當時的閩南人抑或是杜嘉德本人請人進行漢字注釋的。 【背景】 杜嘉德能講流利的閩南話 關于杜嘉德,網絡上有不少資料,記者搜索獲悉,杜嘉德(Cartairs Douglas)是蘇格蘭長老會來華的傳教士,他在閩南地區生活二十多年,因此被不少人稱為“閩南使徒”。 為編撰《廈英大辭典》每天至少投入八小時 杜嘉德于1830年12月27日生于英國的蘇格蘭,父親是長老會的牧師,育有六子,杜嘉德為其最小的兒子。1851年他從格拉斯哥大學畢業,之后進入愛丁堡自由教會學院深造,四年后完成神學課程。1855年6月,杜嘉德到達廈門。 杜嘉德頗有語言天賦,又能刻苦學習,所以很快就能講一口標準流利的閩南話。杜嘉德為了完成《廈英大辭典》的編撰,每天至少有八小時花在上面。 |
相關閱讀:
- [ 04-21]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大辭典在臺出版 收錄"正妹"等詞
- [ 08-31]一批民生新規明起施行 小學新生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 [ 08-08]廈門實驗二小參加首屆全省小學生規范漢字聽寫大賽決賽
- [ 03-24]別在網上丟了“漢字規矩”
- [ 10-18]海峽兩岸漢字節將拉開帷幕 閩地名人作品集中展出
- [ 10-17]海峽兩岸漢字節22日在廈門海滄開幕 用漢字書寫兩岸民意
- [ 04-26]六校學生爭戰漢字聽寫 湖里中學91%正確率獲第一
- [ 04-11]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選拔賽在廈門舉行 9名選手入圍
- [ 12-15]2015兩岸年度漢字投票通道今將關閉 周五揭曉結果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