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村風 翔安區內厝鎮大力廢除“民俗日”宴請陋習
內厝鎮后田村村民在自編自演的晚會中歡快過節。 ? 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多了起來。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王元暉 通訊員 陳佳清 洪炳權 圖/許競雄)清晨6時30分,翔安區內厝鎮前垵村美洋自然村村民老許推開房門,徑直來到村口的大榕樹下。盡管陽光還沒來得及灑遍這個群山環繞的小村落,但這里已經聚集不少前來晨練的村民,他們大口呼吸著帶著泥土芬芳的清新空氣,享受他們引以為傲的鄉野生活。 昨天是美洋自然村一年一度的“民俗日”,往年這一天,這里一早的空氣總是帶著濃濃的鞭炮硝煙味,而用來“大宴賓客”的圓桌,也從每一戶村民的家中一直延伸到村中的道路上。 這樣的場面,如今看不到了,呈現在外人眼中的,是村民們源自內心的笑靨。老許說,今年大吃大喝的陋習不會再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村里為他們精心準備的文化活動。 事實上,幾個月來,內厝鎮不少村民的家中都擺放著該鎮黨委、政府《致全體村民的一封信》。從字里行間,人們不難讀出內厝以反對“民俗日”鋪張浪費、反對婚喪大操大辦為突破口,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村風的決心。 延續千百年的“民俗日”宴請陋習,在一種看不見卻時刻存在于村民身邊的力量推動下,正快速走下內厝鎮的歷史舞臺。 多措并舉 黨風政風民風持續向好 17個行政村,近80個自然村,而每個村的“民俗日”又各不相同。記者手中的一份“內厝鎮各村居民俗日一覽表”顯示,如果把這些“節日”串聯起來,可以從“年頭過到年尾”。 在這種背景下廢除“民俗日”宴請陋習,對內厝鎮來說,無異于一項復雜而龐大的工程。該鎮決策層很快形成共識,“再難也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 其實,“民俗日”更通俗地說,就是備受詬病的“封建日”。不僅吃吃喝喝、鋪張浪費,一些活動還帶有某種難以祛除的封建色彩。作為內厝在全區的一項“吃螃蟹”之舉,廢除“民俗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決于村民們思想的轉變。 “以前每到‘民俗日’,宴請親朋好友少說得花5000元,包括紅白喜事一年下來人情往來至少要上萬元。”蓮塘村村民小林說,現在內厝大力推動的移風易俗,讓他們終于松口氣了。 不過,并不是每一位村民都像小林那樣深明大義。在內厝鎮黨委宣傳委員游永新的眼里,在潛移默化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入老百姓的心田,無疑是當前廢除“民俗日”的一個關鍵所在。 “我們封建日不宴請,歡迎平時多來坐坐。”記者近日在走訪時注意到,這樣的大紅標語懸掛在內厝不少村口的醒目位置,而該鎮專門制作的宣傳節目,也高頻率地在各個村居的“村村響”廣播中播放。 僅靠這些當然是不夠的。內厝鎮敏銳地發現,要提綱挈領解決難題,緊緊盯住黨員及村干部尤為必要。正因為如此,該鎮快速建立鎮、村(居)兩級督查機制,深入村居開展明察暗訪,對反映黨員干部違規操辦或參加婚喪喜慶的信訪件直查快辦,對違規黨員從嚴處理。“我們將堅決向歪風邪氣開刀,消除陳規舊俗,讓移風易俗不再是‘一陣風’,而是朝著常態化、制度化方向發展。”內厝鎮紀委書記許雅曼表示。 “民俗日”不宴請,“封建日”不封建。如今,在這些特殊的日子走進內厝鎮的各個古樸村落,不少人驚嘆,“這個口號,已經不再僅僅是口號了。” |
相關閱讀:
- [ 10-05]同安三年一次蓮山大人民俗文化節昨在蓮花鎮舉行
- [ 10-05]廈門“金磚”主題旅游再升級 迎來一系列特色民俗活動
- [ 10-04]除博餅外廈門中秋節還有哪些獨具特色的民俗?
- [ 10-03]“歡樂中秋?幸福思明”廈門舉行中秋博餅民俗游園會
- [ 09-30]海洋赤子鴻鵠志?滄江百姓國家情 海滄民俗活動迎佳節
- [ 09-30]海洋赤子鴻鵠志?滄江百姓國家情 海滄民俗活動迎佳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