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表示“沒意思” 文創旅游產品的單薄,也影響著游客的消費。 “目前,雖然市場上各種旅游商品無處不在,但我們出門在外,卻難買到讓自己一見鐘情的商品。”來自上海的女孩曉玲說,她與朋友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杭州、上海能買到的東西,在鼓浪嶼、曾厝垵也能買到,“很沒意思”。而一些產自廣東、云南的特產搖身一變成了“廈門特產”,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據悉,旅游商品已成為制約國內風景名勝區旅游消費的“軟肋”。產品粗糙雷同、缺乏創新和特色、產品配套不到位,是這一困局的根源所在。“一邊是‘有商品,無市場’,另一邊是‘有需求,無供給’。旅游商品市場上呈現的二元悖論,值得旅游行業及相關旅游產品制作商反思。”寧軍說。 優質文創產品受沖擊 旅游文創產品的“同質化”現象,也影響到了優質文創旅游產品的生存。 在曾厝垵教堂路上的虎見吉祥物,是根據閩南歌仔戲、土地公等文化創造出來的。“虎見的形象,是一只呆萌的小老虎,因為福建的虎文化源遠流長。”虎見吉祥物策劃人馬祖海告訴記者,除了老虎元素之外,虎見還有土地公、歌仔戲等形象。 據悉,自2016年虎見吉祥物誕生以來,該品牌推出了文化衫、餡餅、公仔、掛飾等衍生品,也在曾厝垵等地方落地。但是,盡管有深厚的文化依托,產品十分具有特色,但是銷量卻不盡如人意。 “有很多游客到店里拍照,但是買的人不多。”虎見吉祥物銷售負責人肖因培告訴記者,因為同質化的旅游產品可以量產,價格更低廉,所以游客更愿意把錢花在它們身上。 據介紹,虎見吉祥物落戶曾厝垵不足一年,但這家店卻已幾經易手,如今,肖因培成為了新的負責人。“原本,我們只做文創旅游產品銷售,現在為了吸引客流,開辟了一個吧臺做飲料。”肖因培說。 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侯國光告訴記者,在曾厝垵曾經有手工牛皮制作的文創旅游產品店,但是受到同質化旅游產品的沖擊,難以為繼,只好關門。 |
相關閱讀:
- [ 10-10]“金磚紅利”持續釋放 廈門游艇旅游產業迎新契機
- [ 10-06]廈門出臺VR/AR產業五年發展規劃 力爭產業規模突破百億
- [ 10-05]廈門市出臺《關于加快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 [ 10-02]廈門“智造”積蓄產業發展新動能 推動產業升級
- [ 09-28]文化產業成為集美區經濟發展新引擎
- [ 09-28]智能制造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平臺落戶廈門自貿片區
- [ 09-26]亞太產業資本高峰會在廈舉行 共論產業與資本融合發展
- [ 09-26]VR駕駛培訓登鷺 虛擬現實產業離現實有多遠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