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甲戲《大稻埕》中,吳晶晶扮演的“林老三”極具戲劇張力。蘇華琦 攝
人物名片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佩珊)吳晶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福建省文化名家,廈門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團長,省委宣傳部“四個一批”人才,市委宣傳部“五個一批”人才,曾獲廈門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廈門文藝突出貢獻獎”。代表作《陳三五娘》《審陳三》《武則天篡唐》《阿搭嫂》《大稻埕》等。
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眉眼間英氣逼人,若不是那衣裳、配飾,還以為《大稻埕》里的“林老三”來到了跟前。
近日,記者在思明區育青路13號金蓮陞高甲劇團原練功廳里見到了“林老三”扮演者、“梅花獎”獲得者、劇團團長吳晶晶。她向我們講述了《大稻埕》背后的故事,也讓我們看到了這位翔安女子如何一路走來,成為戲曲界一顆閃亮的星。
高甲戲《孟麗君》劇照
吳晶晶不斷提升自我。
出演《大稻埕》 當了一回“真男人”
今年年初,《大稻埕》被福建省確定為“五個一工程”獎參評劇目。與此前的版本不同,專家們一致認定劇中的“林老三”得由曾獲“梅花獎”的吳晶晶出演,因為她舞臺經驗豐富,在戲曲界已有相當的名氣。
對此,吳晶晶心里有些顧慮———林老三是個20多歲的男人,不論性別還是年齡,都與她差異很大;且劇中林老三是近代扮相,沒有古裝戲中的服裝、頭飾等外在包裝加以輔助,飾演者表演稍有不足都會被輕易發現。不過,考慮再三,她還是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
為演好這個角色,吳晶晶做了很多努力,如剃光頭、縮胸、穿高靴、拉臉等。3月底的一天,在劇團化妝室里,吳晶晶的一頭秀發落了地。而為了縮胸,每次排練她都要穿上定制的厚背心,將一個個尼龍搭扣扣起,“有時候覺得喘不過氣”。不僅如此,因一號男主角扮演者塊頭大,為與他相稱,吳晶晶還得穿上五六厘米的高靴。“穿高靴不難,難就難在林老三跑動多,還是小生科步。”
吳晶晶一向愛美,穿裙子、戴首飾是出門的標配,但演林老三那會兒,這些都被她拋棄了。“出門就穿運動褲、休閑褲,打扮得像個男人。”回想起這段時光,吳晶晶笑出了聲。
14歲進劇團 勤學苦練“像頭牛”
梅花獎、“五個一工程”獎……從業40年,吳晶晶獲獎無數。但考劇團那會兒,她雖然喜歡參加學校里的文藝活動,卻連什么是高甲戲都不知道,純粹是聽媽媽的話,“家在農村,媽媽希望我進城,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于是,1976年,12歲的吳晶晶進了廈門藝校的薌劇班。之前她從未單獨離家,到了班里天天哭。班主任拗不過這個天天以淚洗面的姑娘,最終同意她離開。吳晶晶買了一張7毛錢的公交車票,回到翔安蓮河家中。
此后再進劇團已是2年后的事了。當時,金蓮陞高甲劇團招生,正在做早操的吳晶晶被選中,媽媽押著她參加了一輪又一輪考試。進團后,吳晶晶還是哭。為了讓她留下,媽媽擠在小床跟她睡了一晚,臨走時對她說:“你不要跟我回去,要回去就去死……”
母親的“狠”加上吳晶晶對戲曲的愛,終于讓吳晶晶安心地留在了團里。她格外刻苦,除了吃飯睡覺外,其他時間幾乎都在練功。拿布景、扛箱子等重活也不在話下,她也因此被稱為團里的“一頭牛”。
值得一提的是,吳晶晶剛進團時,團里前輩們正在排《陳三五娘》。她一眼就挑中了“黃五娘”,偷偷記下前輩的每一個臺步、每一個眼神,“希望自己什么時候也能上臺演”。兩年后的一天,演“黃五娘”的前輩嗓子啞了,就在大家發愁時,吳晶晶毛遂自薦,得到了這一次演主角的機會,由此在戲曲界嶄露頭角。
客廳當舞臺妻唱戲夫指點
此前,吳晶晶家就在育青路13號劇團樓上,家里15平方米的客廳就是她的排練廳。她的每場戲都要在家先演一遍,丈夫洪東溪是第一個觀眾。
“他邊抽煙邊泡茶,給出專業意見,細到一招一式、一個眼神。”飯吃到一半,放下碗筷起身比劃,這都是家里常有的事。“很慶幸我倆志同道合,互相交流,共同進步。”吳晶晶說,丈夫和她是同行,更是她的前輩。
女兒出生時,正是吳晶晶事業拼搏期。女兒2個月的時候,吳晶晶便跟團下鄉演出,一去就是三四天。一次,剛回到家,吳晶晶就聽到女兒撕心裂肺的哭聲,她丟下行李,沖進屋抱起女兒。女兒邊吃奶邊哭,吳晶晶和母親也跟著哭成一團。
哭過之后,吳晶晶還是堅持跟團下鄉,有時一天連演3場。還有一次,夫妻倆回家找不到女兒,通過鄰居才知道女兒住院了,正在發燒打吊瓶,兩人愧疚不已。
據介紹,因工作忙,女兒讀幼兒園的3年,吳晶晶只去接過一次,還差點接不成。“幼兒園阿姨不相信我是孩子的媽,不讓我帶走孩子。”
“兩條腿走路”促高甲戲普及推廣
從業40年,3000多場戲,60多個角色……每一個數字都記錄著吳晶晶的成長。除關注高甲戲舞臺效果外,現為金蓮陞高甲劇團團長的她也關心高甲戲的傳承、發展。
吳晶晶告訴記者,如今娛樂方式太多,高甲戲要爭取發展空間需要多管齊下。目前,劇團正通過多媒體、進校園、進社區等多種方式普及、推廣高甲戲。
在高甲戲傳承發展上,有人認為要堅持傳統,有人認為要適當改變。對此,吳晶晶認為,得“兩條腿走路”。“高甲戲表演技巧豐富,可以適當迎合時代需求。”以《阿搭嫂》為例,劇本關注社會熱點、焦點,還加入了網絡語言。此外,如今的高甲戲舞美也加入聲光電技術,打造唯美的舞臺效果。
吳晶晶表示,現在國家重視傳統文化,廈門各級領導也特別重視,這對高甲戲來說是個機遇。她欣喜地告訴記者,通過藝校委培,明年將有25名畢業生來到劇團,為劇團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