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1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泓)集美新城核心區以北,背靠河南山,面向杏林灣,緊鄰集美新城和園博苑,10平方公里的軟件園三期,巍然盤踞于此。
軟件園三期從2011年破土動工時的平地、山包和水塘,如何蛻變成如今初具規模的現代化產業園區?萬丈高樓平地起,快速優質的園區建設,離不開一處處腳踏實地的施工。
昨天,導報記者來到軟件園三期建設現場,見證了這片熱土上正在發生的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這里的建設者們,正鉚足勁,鼓足氣,擼起袖子加油干,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搭積木 二個月能蓋14層樓
“像搭積木一樣蓋樓,一個月能蓋至少七層樓。”在A9項目工地施工現場,項目經理王子勇拍著胸脯說,采用了裝配式建筑技術,這樣的進度不成問題。
和以往建設主體結構倒模板時的人山人海相比,工地中只有四十幾號工人在進行鋼筋固定。王子勇介紹,地下室蓋完后就進入了預制鋼結構的建設階段,在工廠預制好的鋼柱架上后,再架設上鋼架,工人只需固定一面鋼筋,倒上成品混凝土,這一層樓就蓋好了。“鋼柱三層樓高,蓋好三層樓最快10天,工期省掉一半,更是比原先需要的300號工人減量八成。”
王子勇說,別看目前這棟樓剛在建設一樓,預計2個月后就可以達到14層樓高,實現封頂。“封頂之后,室內磚墻也不用砌,同樣用的是預制好的拼裝隔墻。”王子勇說,工人砌墻一天也就幾個立方,引入預制工藝后,“夸張點說,幾個工人一天就能砌半個樓層的墻。”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是裝配式施工,施工現場免去了拌水泥、運砂石等工序,干凈又環保。“現在來我們工地,就算穿皮鞋進來,出門也不用擦。”王子勇笑著說道。
啃石頭 “愚公精神”能移山
和A9項目工地僅有的幾十號工人不同的是,在A10項目工地中,挖掘機四處揮舞著巨臂、工人緊握炮頭碎石,樁基施工現場轟隆隆的一派熱鬧場面。“沒辦法,這地里孤石太多,爆破又會影響周邊建筑,我們只能采取最傳統的辦法人工碎石。”該項目經理何品祥說,該地塊44萬方的總土方量中,石方量占到兩成多,“其中目前攻堅的這一部分,孤石量更是達到67%”。
石頭又大又硬,只能讓工人用“炮頭”打孔,再局部撬裂,然后機械上場進一步鑿碎、移開,再由土方車清運。“只能用‘人海戰術’。”何品祥說,目前工地上總共投入了200多號人,為的就是“啃”下這里的一塊塊硬石頭,“感覺有點像‘愚公移山’,已經把這里原先的蒲公山挖成現在的地下十余米”。
何品祥說,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我們將和工人們繼續迎頭而上,爭取樁基工程早日完工,讓這里早日崛起園區的大樓,用實際行動為黨的十九大獻禮”。
憶往昔 曾經跑工地滿身泥
“剛來這邊時,這里每棟樓都還是工地現場,去現場都得靠走,一天下來定是滿身泥漿。”廈門信息集團建設開發公司工程部工程總監陳怡福開車行駛在寬敞的園區道路上,指著聳立的一棟棟樓房回憶起往事,感慨萬千。
2011年底軟件園三期破土動工,2012年陳怡福隨著建設步伐來到了這片熱土,時光一晃就是五年。“后來道路條件好一些,我就騎摩托車走工地,再到后來道路設施逐步完善,終于可以開車了。”陳怡福說,即便是可以開車,但是當時如火如荼地建設現場公共配套設施依然不如現在這么完善,“幾乎每天都要洗車,后來干脆懶得洗,反正洗完第二天車又臟了”。“現在這里生活配套齊全,園區干凈整潔,車子一個禮拜不洗都沒事。”陳怡福說,這五年來軟件園三期的崛起,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市經濟社會突飛猛進變化的縮影,“我們將繼續鉚足干勁,不畏艱難,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項目名片
軟件園三期總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占地面積相當于10個軟件園二期,總建筑面積達到170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460億元,其中動漫教育產業基地2.1平方公里,軟件研發基地7.9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大數據信息安全、動漫游戲、電子商務、智慧城市應用、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和移動互聯六大產業領域。
目前,園區已建成120萬平方米研發樓和公寓樓,新開工建設240萬平方米,已有83萬平方米交付給企業使用。屆時,地鐵1號線和5號線一橫一縱貫穿園區,周邊集美文教區14家高校院所20萬在校生為園區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如今的軟件園三期,二十幾棟大樓拔地而起,園區道路四通八達,誠毅大道兩側嘉庚式建筑風格的裙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周邊道路綠化覆蓋節節提升,園區休閑廣場充滿閩南韻味,在建工地如火如荼,截至9月底已有593家經營企業入駐,企業員工達到10266人,已然初具規模。
軟件園三期門口就有地鐵站
園區內環境優美,賞心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