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的社會教育,才是百姓最想樂見的。——海滄君 小村莊,大新聞 常受央視眷顧的廈門海滄 再一次上央視 走進“我的中國驕傲”啦 而且是央視國際頻道CCTV4 這次的故事主角 是海滄的蘆塘書院 ↓↓↓↓
國內有這么好的福利啊? 加拿大怎么沒有啊? 好生羨慕的華僑給海滄君留言 “我也發愁啊,孩子下午兩點四十就放學了,沒人看,只好花錢放課后班啦。”看到蘆塘書院的報道后,遠在加拿大工作的華人趙姣如女士深表羨慕,希望加拿大也有這樣的學校,解決自己的后顧之憂。 “沒想到廈門發展這么快,民生工作如此接地氣。”畢業于廈門大學的趙姣如,不忘給廈門點個贊,她認為,海滄的社區書院和四點鐘學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地的社會教育,有了長足進步,也是中國社會教育發展的一張名片。 看到故鄉廈門的發展這位加拿大華人女作家“青果青橙” 也發來深情感慨 ↓↓↓↓ 我知道,依托在社區書院的四點鐘學校,是孩子們的“學習加油站”,不僅是解決了外來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更有利于培養寒門子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習慣。我要為海滄這個模式點贊、喝彩! 說到初心,大家都很感動 臺胞李佩珍是海滄街道美麗鄉村建設顧問、青礁村社區主任助理、蘆塘社區書院負責人。作為蘆塘書院的參與者和建設者,說到蘆塘書院時,她說:感受到了村民們的質樸和溫暖,滿心的感動! 李佩珍回憶,書院現址原來是陳氏宗祠,和陳氏后人溝通選址時,聽說要建成書院,給孩子們提供學習、弘揚家風的平臺后,他們都十分支持。村民們也被調動起來,紛紛出力獻策。 其中,村民林亞花拿出了自家的番薯地,才有了蘆塘書院門前的耕讀文化廣場,才會有現在近2000㎡的書院規模。 當時負責書院改造工程的領隊大哥顏全喜,隨著書院規劃圖的一步步實現,也是深受感染。直接提出“做這個工程可以不賺錢”,甚至把書院改造工程的收益都捐贈出來,作為書院的活動基金。 記得蘆塘書院的第一次活動,也就是2017年初的冬令營,就是用這筆基金啟動。200多名孩子參與,也帶動了“愛心媽媽”團隊的成立。村里的媽媽們自發出錢出力,在為期三天的活動里,又進行了包餃子、包湯圓的親子活動。村干部還特意找來做海蠣煎的師傅,教孩子們做海蠣煎。 如今,良好的家風家訓,讓村民們更好地融入到各種項目改造,切身體會到耕讀傳家帶來的幸福和溫暖。 這是海民們的“造人工程” 一個小小的海邊村落,因這么一件“小事”走進CCTV4,且在十九大召開之際,成為“我的中國驕傲”的一部分,這不僅體現了社會教育的進步,更體現了海民們樸素的家國情懷,一種深深的文化自信。 海滄大力推行的“耕讀文化” 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設的“造人工程” 李佩珍說:我們能看見的村容、村貌都是硬件打造,看不見的精神文明建設反而是更有難度的。 我們把臺灣社區“先造人、后造物”的治理理念運用在海滄的美麗鄉村建設。提升群眾共謀共建的意識,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在海滄的社區治理工作中,李佩珍已切身感受到,通過調動村民共謀共建,村民在精神風貌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社區的軟、硬件打造,會讓村民的幸福指數年年提升。 傳承家風家訓,發生在蘆塘村的家家戶戶。海滄街道黨工委委員林燕紅說,村民們在書院建設初期了解規劃及意義后,都在大力支持和推動書院、四點鐘學校的建設。街道指導、村兩委落實,全村共謀共建,讓蘆塘書院成為海滄街道村居書院的優秀案例。 在海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作為最早成立的村居書院之一,蘆塘書院也很好地帶動了其他村居書院的建設,“耕讀文化”在海滄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目前,海滄已建成21個社區書院,還有一些書院將會陸續投用;依托書院或其他場所的四點鐘學校,也達到了29個。
去年以來,海滄以文明創建為抓手,依托社區書院這一平臺,大力弘揚耕讀文化,將優良的家風家訓“吹進”千家萬戶。 如今,海滄通過開展“崇廉尚潔好家風”征文、“我身邊的好家風好家訓”征集、編寫本土家風家訓等活動,不斷營造良好家風社風。 在海滄區的大力弘揚之下,耕讀文化已成為提升市民整體素質的精神內核,不斷增強群眾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成為提升城市品質的動力源。 在耕讀文化的引領下,海滄區正不斷豐富和拓展著城市文明的新內涵,帶動城區品質邁向更高的臺階。
|
相關閱讀:
- [ 10-27]海峽兩岸漢字節今在海滄開幕
- [ 10-27]學習蘇區精神 投身海滄建設
- [ 10-26]廈門市海滄區檢察院控申科執法為民贏贊譽
- [ 10-26]海峽兩岸漢字節26日在海滄開幕 林則徐真跡將亮相
- [ 10-26]海峽兩岸漢字節26日在廈門海滄開幕 林則徐書法真跡將亮相
- [ 10-26]海峽兩岸漢字節26日在海滄開幕 林則徐真跡將亮相
- [ 10-25]廈門:網絡媒體串島游 感受大美海滄的別樣魅力
- [ 10-25]福建省首套AI人工智能法律咨詢服務系統落戶廈門海滄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