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們在湖明路18號排洪溝清淤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璐)淤泥走、清水留。經過連續多年的常態化清淤,筼筜湖的水質一天好過一天———最近一次的生態調查顯示,湖區魚類比去年同期更多,斑節蝦、花蟹也有不少,甚至連小鯊魚也游到筼筜湖來了。昨日,記者從市筼筜湖管理中心了解到,近日啟動的筼筜湖排洪溝及沉砂池清淤工程正有條不紊地進行,預計11月上旬收尾。
今年的筼筜湖排洪溝及沉砂池清淤工程分兩次進行。據悉,7月初,廈門市筼筜湖管理中心對蓮岳路常明溝沉砂池、鷺甬加油站南側的鷺甬沉砂池、喜來登大酒店南側的天地湖排洪溝以及江頭公園月牙堰沉砂池進行了大清淤,修復了連接天地湖排洪溝的破損管道,使污水不再外溢。
近日啟動的清淤工程主要針對湖明路18號排洪溝及沉砂池、湖濱中學旁12號排洪溝及沉砂池。經過一年的“沉淀”,兩處排洪溝及沉砂池淤泥積層超過1米,此次清淤工程預計要清出7000立方米淤泥,占了筼筜湖年度清淤量的大半。
清理淤泥可是項大工程。對18號排洪溝及沉砂池、12號排洪溝及沉砂池清淤,廈門市筼筜湖管理中心采取的是先圍堰、后清淤的方式。“截流以后圍堰,然后將清淤范圍內的水抽干。”園林景觀科科長林劍峰介紹。待清淤區域的水抽干后,工人
們便下到排洪溝里,把淤泥收進編織袋;晚上交通次高峰時,再用機械將淤泥吊上岸并外運。每晚將當日清理的淤泥外運,保證淤泥不在岸邊過夜,可以降低發臭的淤泥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目前,一輪清淤已完成,12號排洪溝及沉砂池已能看到淤泥層底部魚兒挖出的圈圈洞穴,但這不代表清淤結束。林劍峰告訴記者,一輪清淤后,工人們將用水對排洪溝進行清底,排干水后,再進行第二輪人工清淤,直至露出溝底硬化地面。
與往年常態化清淤不同,今年的常態化清淤增加了日議程和月議程。防汛科在沉砂池設置了格柵,以攔截塑料袋、破布等垃圾,并每日進行清理;每個月還將對湖區排洪溝進行兩次大換水。
湖水發臭它們是“元兇”
為了讓湖區水質變好,筼筜湖的清淤工作逐步升級。有的市民會納悶,為什么湖水還會臭?
其實,筼筜湖不僅是景觀湖,還承載著廈門島泄洪蓄洪的作用。下雨泄洪時,經由排洪溝沖刷入湖的泥沙量巨大,其中一部分會沉淀在湖底,日積月累形成了厚厚的淤泥。富含有機質的淤泥,會分解或溶解到水中,長期污染水體,同時也會不斷發酵冒泡,產生各種臭味氣體。
此外,部分居民會把洗衣機排水口等接入雨水管道,導致受污染的水混入其中,最終排入筼筜湖。這也給湖區帶來富營養化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