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星帶領社區平安護園隊隊員在社區巡邏。(資料圖)
“問題終于解決了,謝謝吳法官!”10月25日,社區居民小李和母親的家庭糾紛最終圓滿化解,拿著簽訂好的調解協議書,小李臉上寫滿了感激。
小李口中所說的吳法官,就是廈門市金山街道金安社區的退休法官吳秀丹。2015年,金安社區“金哥安妹”法律驛站正式成立,以吳秀丹名字命名的“秀丹法官服務點”成了其中一個重要的服務團隊,秀丹阿姨也成了小區里的“大忙人”。
事實上,建立法律驛站,將司法行政工作服務群眾的職能延伸至基層社區,只是金山街道金安社區創新惠民形式,建設法治社區的一個方面。在這個廈門市最大的純社會保障性住房小區,根據自身的社情民意,金安社區不斷探索,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挖掘能人、達人,整合聯建單位的資源參與社區的法律服務,并通過一支專業、扎實的志愿者團隊,形成了守護家園的“紅色力量”。
矛盾糾紛能人來解
結束小李和母親的家庭糾紛調解時,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吳秀丹再三叮囑了小李一些調解后續的細節后,才匆匆收拾東西趕回家,為家中的小外孫做午飯。
忙碌是吳秀丹的常態。她在秀丹法官服務點的值班時間是每周二的上午,但是真正的調解工作常常在這個時間之外依然連續不斷。
與小李母子約定簽訂調解協議書的前一周,小李的母親來到服務點向吳秀丹尋求幫助。原來,小李母子一直以來矛盾頗深,爭吵也是不斷。那天,小李母親又因為某些原因與兒子產生了誤會,便投訴到了社區。吳秀丹立即跟著小李母親回了家,了解事情原委后,當場達成了調解方案,并約定母子二人按方案完成前期準備,一周后到社區簽訂調解協議書。于是,便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像這樣的調解,吳秀丹已經記不得有多少次了。2011年,從法官崗位上退休下來的她,開始在社區里發揮余熱,幫助調解一些鄰里的矛盾糾紛。2015年,“秀丹法官服務點”成立,吳秀丹有了更廣闊的舞臺。
除了在服務點值班,她更多的時候,還要走家入戶,傾聽問題,解決矛盾。雖然忙碌,但是,吳秀丹卻覺得很充實,“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投入到社區的建設中,我很開心”。
在金安社區,像吳秀丹這樣熱心的“能人”還有很多。作為金安社區最早的一批志愿者,林雷給大家的印象就是“閑不住”。由他負責的雷哥維權援助點,成了社區里的“正義之士”。自2010年以來,林雷義務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項維權服務,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幫助居民排憂解難,快速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糾紛,為社區居民服務。
此外,“金哥安妹”法律驛站還推出了社區法律顧問服務點、公證服務點、法律援助服務點、特殊人群幫教點和法律圖書角等服務,并整合社區退休法官、社區律師、社區法律顧問、社區警官、海事法院法官、社區黨員干部及司法行政機關法律工作人員等資源組建一支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團,發揮咨詢、調解、法治宣傳、法律維權等功能,為居民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
平安家園大家共守
戴著紅色志愿帽,身穿小馬甲,在金安社區,總能很快發現巡邏在社區里的平安護園隊隊長鄭金星。
56歲的鄭金星被大伙兒親切地稱為“老鄭”。過去,老鄭是社區里的“刺頭”,社區里辦個活動,他總愛提點意見,挑個刺。后來,社區書記吳麗敏發現,干環衛工作的老鄭只是因為空閑時間長,又無處發揮余熱,因此,只能在社區活動上“挑刺”。
發現老鄭的“閃光點”后,吳麗敏總會在之后的社區活動中有意無意地邀請老鄭參加。社區紅紅火火的志愿服務,最終感染了骨子里“熱心腸”的老鄭,此后,他的日子開始忙碌起來。左鄰右舍遇到麻煩需要幫忙,他總是會熱情相助;社區有公益活動,他第一個報名參加,幫忙維持秩序、搬運物品。
“我要么不做,做了就一定要做好!”老鄭說。
2013年12月他提出成立一支由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平安護園隊,每晚在社區里巡邏、糾正車輛停放、排查安全隱患、進行文明宣傳等,幾年來風雨無阻,隊員從最初的2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30多名志愿者、人員結構也從以老年志愿者為主發展到以中青年志愿者、黨員志愿者為主的隊伍。在老鄭和隊員們的努力下,社區的案件量有所下降,治安水平也明顯提升。
志愿服務是金安社區的一大特色,在這個匯聚了五湖四海居民的保障性住房小區的治理中,熱心公益的志愿者成了凝聚社區大家庭的重要力量,也是守護家園平安的主力軍。去年,金安社區榮獲“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稱號,“志愿紅”再次成為金安社區的一抹亮色。目前,金安社區共擁有2000多名注冊志愿者和16支特色服務隊。8年來,共開展了志愿服務活動2000余場次,受益群眾達30多萬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