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軟件園(三期)火炬高新區供圖
東南網10月31日(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如果將廈門火炬高新區比作一艘行駛中的巨輪,那么,創新創業這個引擎正在為它的遠航提速。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作為廈門市高新技術產業匯聚的高地,火炬高新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建設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國雙創示范基地為契機,當先鋒、打頭陣、挑重擔,積極構筑產業載體,大力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作用,為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筑良巢:加快搭建產業載體
在位于廈門東北部的同安翔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以下簡稱同翔產業基地),忙碌背后,是一塊新的產業熱土加速崛起——
法睿科技項目全部封頂、部分已投產,惠豐電機、佰明部分封頂,九星天翔無人機項目已完成土方開挖,中國移動數據中心、弘益進、山亞開關已開工建設,五顯通用廠房、友連科技將于第四季度開工建設……
作為廈門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載體,也是落實跨島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平臺,同翔產業基地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全面提質、全程提速、全力提效,目前已落地17個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180億元,今年計劃投資10億元,1—9月已完成4.83億元。
“產業基地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致力于打造科技含量高、示范帶動強的高端產業集群。”同翔產業基地指揮部副總指揮王宇介紹,以產業轉型升級為生命線,同翔產業基地在招商引資上始終堅持科學規劃產業布局,有針對性地抓好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
在引導重大項目、優勢資源向同翔產業基地集聚的同時,同翔產業基地指揮部在廈門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把“提速”貫穿于“五個一批”建設中,協調產業布局與生活配套的均衡發展,力求產城融合,宜居宜業。
以建設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國雙創示范基地為契機,火炬高新區搭建起“一區多園”產業發展大平臺——廈門軟件園(一、二、三期)、火炬湖里園、火炬北大生物園、廈門創新創業園、廈門科技創新園、火炬(翔安)產業區、同翔產業基地等,對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引鳳棲:創新因子活力迸發
始終堅持“自主創新,自有品牌”的理念,通過“技術+資本”雙輪驅動,廈門科華恒盛股份有限公司從傳統制造商成功邁向服務型制造商。
“企業的發展迫切要求轉型升級,這是大勢所趨。”在科華恒盛副總裁黃志群看來,作為一家做電力電子起步的企業,核心技術的沉淀為他們的轉型打下了基礎,“無論是新能源還是云計算業務都離不開這一技術支撐”。
過去五年,科華恒盛的業績不斷攀升,產品線也由高端UPS(不間斷電源)為主的能基業務,逐步拓展至云計算和新能源領域。截至目前,公司擁有能基、云基、新能源三大業務板塊,已推出工業、金融、交通、軍工、核電、教育等行業整體解決方案。2016年,科華恒盛服務收入在主營業務的收入占比首次突破10%。科華恒盛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8.74億元,同比增長26.35%。
“高新區在項目申報、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了我們諸多幫助,這種精準服務讓企業受益。”黃志群說,五年來園區創新創業氛圍濃厚,這也鼓舞了科華恒盛依托子公司載體和股權激勵,推進公司內部“雙創”。
悉心筑巢,讓越來越多的創新因子在高新區迸發出活力。在“金鳳凰”的引進上,火炬高新區結合平板顯示、計算機與通信設備、電力電器、軟件與信息服務、微電子與集成電路、LED等六大主導產業,瞄準新材料、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做文章。近兩年,隨著聯芯集成電路、清華紫光、三安、芯光潤澤等龍頭項目入駐,優迅高速芯片、瀚天天成等一批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創新案例正在聚沙成塔,越來越多的產品跳動起“廈門芯”,火炬高新區逐步成為全國集成電路產業“重鎮”,預計今年全年完成產值12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