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三所“生態毒理學水族廳”工作人員介紹實驗情況。記者 郭欽轉 攝 海西晨報訊 (記者 郭欽轉) 海洋是開放的,廈門這座城市也是開放的,這一點,在廈門海洋垃圾的治理工作上可見一斑。 廈門治理海漂垃圾,在努力完善本地治理體系的同時,能夠跳出廈門灣,著眼未來,著眼于國內外的合作與交流,推出了很多領先全國的有力舉措。 本期《壹號讀本》,我們去海洋三所的“生態毒理學水族廳”轉轉,認識一種有大能耐的小魚兒———青鳉。 很多廈門市民可能不知道,在位于大學路上光怪陸離的海洋三所鯨豚館旁,有一座非常不起眼的小平房,里面養著成千上萬條一種不起眼的透明小魚。 它叫青鳉,個體微小,成年魚兒的體長一般也才3-4厘米,不足一截豆芽菜大小。 可海洋三所的研究人員卻說,它的身上,承載著探索全球海洋微塑料垃圾治理研究的重擔。 |
相關閱讀:
- [ 10-21]【十九大時光】農村污水垃圾治理:市場運作水清天藍
- [ 09-15]長樂市加強海漂垃圾治理工作 提升海灘“顏值”
- [ 09-15]長樂市加強海漂垃圾治理工作 提升海灘“顏值”
- [ 08-28]提升城鄉環境 龍文區農村垃圾治理實行“考評制”
- [ 08-18]改善居住環境 泉州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獲點贊
- [ 08-10]參加2017年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集中統一行動 志愿服務活動
- [ 08-10]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統一行動
- [ 08-10]參加2017年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集中統一行動
- [ 08-08]集美區后溪鎮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集中統一行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