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鷺島氣溫回升,街頭又見“亂穿衣”現象。
廈門晚報訊(記者 王東城 通訊員 偉山圖/陳立新)今天立冬,但廈門氣溫卻沒有下降。冷空氣昨天減弱,廈門轉而受到南風氣流的影響,空氣濕度加大,氣溫回升,市民在室外走動一陣子,就容易出汗。受暖空氣進一步影響,廈門今天空氣濕度繼續加大,氣溫也比昨天有所抬升。今天上午11時10分,東渡站溫度已達27.5℃。這個溫度水平,接近立夏的“標準”了。
溫度濕度雙雙回升,天氣不像之前那么干爽
廈門已經持續較長時間晴朗,沒有有效降雨。前陣子,東北風更是加劇了風干物燥的情況,空氣相對濕度最低值經常只有30%左右。
昨天,不少市民都感覺到天氣不像之前那般干爽,反而有點兒悶悶的。從數據來看,昨天東渡站的空氣相對濕度基本保持在60%左右,比起之前有明顯回升。
氣溫方面,昨天東渡站最高氣溫達到了25.3℃,島外則更高。有網友說,都立冬了,沒想到午間還有些悶熱。
氣象部門解釋,昨天起,隨著冷空氣的減弱,南風氣流影響我市,天氣變成以陰天為主,同時風力較小,氣溫和濕度都在走上坡路。
和北方相比,南方溫暖的立冬很正常
入秋(10月22日)半個月后,今天我們迎來了立冬。立冬一到,北方有的地區就進入了冬季,一些地方入冬則更早,北京在上月底就已經氣象入冬了。
預計今天廈門東渡站午間最高溫度會達到28℃左右,這樣的天氣跟冬天毫不“沾親帶故”。氣象專家說,立冬節氣用來反映黃淮流域比較準確,對廈門來說,立冬還是秋天,在個別年份,立冬到了,廈門還沒有氣象入秋。所以,立冬這一天,廈門并不一定會很冷,這也是正常現象。
從數據來看,近七年的立冬當天,大多數年份的日最高氣溫都比較高,有時候甚至邁進了夏天的“門檻”。2010年立冬當天最高溫為26.2℃,2011年為20℃,2012年為23.4℃,2013年為26.7℃,2014年為22.3℃,2015年則高達31.2℃,去年立冬也高達27.8℃。
立冬不冷,那么立冬之后呢?答案是:一時半會也冷不下來。氣象專家說,前段時間由于副熱帶高壓呈帶狀橫在南海中北部,阻擋了偏南暖濕氣流的北上。預計本月中下旬時,副熱帶高壓會退出南海,屆時暖濕氣流將加強影響。
俗話說“九月九降風,十月小陽春”,眼下是農歷九月,到了農歷十月,南部沿海的暖氣團仍時常北上活動,給廈門帶來陽春般的暖意。
今冬或偏暖,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
雖然還沒有入冬,但是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期間,廈門也會具備一些冬天的特征,氣象部門將這段時間劃分為廈門的冬季。按照這個劃分辦法,常年冬季我市平均氣溫為13.5℃,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冬季總雨量常年平均145.7毫米,比夏季少了338.1毫米。
根據市氣象臺的評估,預計今年冬季平均氣溫比常年偏高1℃左右,季內氣溫變化幅度較大,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過程。
【相關新聞】
立冬后注意養藏 運動要把握好度
廈門網訊(記者 江雨豐 通訊員江欣穎)立冬節氣過后,天氣逐漸轉寒。專家認為,立冬之后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主,建議早睡晚起,飲食上多吃滋陰的食物,可以開始適當進補。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營養科主治醫師陳紅潔從情志、飲食和運動三個方面,提醒市民注意。
情志方面要恬淡安靜、寡欲少求,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利于養藏。冬季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郁郁寡歡,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參加娛樂活動,如跳舞、弈棋、畫畫、練書法、欣賞音樂等,這樣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緒,振奮精神。
飲食方面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中醫四時養生的基本原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因為秋冬陽氣潛藏,陰精蓄積,順應這個趨勢養陰,效果要比其他時候要好。好比一株干渴的鮮花,春夏養陰猶如中午澆花,澆下去的水分會被蒸發掉一大半,而秋冬養陰就如同傍晚澆花,同樣多的水分不但不會被蒸發,還可兼得晨露的滋養。水為陰氣之源,冬季宜多喝溫水,養陰的同時還可以潤燥。此外,還可酌情選擇沙參、玉竹、百合、無花果、銀耳、枸杞、甲魚、羅漢果等養陰的食物煲湯或燉煮。
運動方面冬季運動要注意“冬藏”,要注意防寒保暖,還要把握好度,避免鍛煉反而成為疾病誘因。推薦太極拳、游泳等中輕強度運動。許多老人喜歡天未亮就起床出門晨練,這在冬季是不適宜的。早晨氣溫低,人體交感神經興奮,會引起全身皮膚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阻礙增加,血壓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老人過早晨練易引發心肌梗死或腦溢血等意外情況。因此,冬季晨練時間可以適當推遲。太陽出來以后氣溫升高,空氣質量也會變好,戶外活動應選擇在上午9點半以后到下午4時之前進行最為適宜。出汗過多既損傷人體之“陰”,又耗心陽,因此,在冬季鍛煉身體,要防止運動過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體微熱為宜。
【立冬習俗】
除了進補做新衣還要感謝大自然
廈門網訊(記者龔小莞)閩南諺語有云:“立冬立冬,殺雞殺鴨補嘴空(嘴巴)。”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陳耕介紹,廈門主要的立冬習俗就是補冬,城里比較常見的補冬食物是正番鴨燉“四物”(當歸、熟地、川芎、白芍)。而在廈門農村,過去立冬時節一般正是農歷“十月小陽春”,也是單季稻糯米收獲的季節,村里人會用糯米來打糍粑。這個時候對閩南來說是好天氣,農村又是收獲時節,因此也是比較紅火熱鬧的時候,蓋房子、討媳婦、嫁女兒,十分喜慶。
廈門市民俗學會副會長郭坤聰說,立冬的習俗主要是迎冬、補冬、養冬。閩南地區的立冬習俗歸結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要祭拜地神,要感謝大地(大自然),同時也別忘了敬老祖宗;二是釀黃酒,立冬意味著陰盛陽衰,需要補陽,黃酒的熱氣對身體好,還要吃一些滋補品,比如雞鴨魚肉、羊肉、豬蹄等,還有當歸、八珍、糯米、龍眼干,以及用糖和面粉做的糖蒸糕等,都是進補佳品;三是補衣裳,過去立冬后要做新衣服,冬去春來,準備好新衣裳迎接新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