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將在廈門舉辦個展 時隔多年,石齊再次回到廈門,感慨萬千。這些天,他去了母校,也去了環島路,還專程做客廈門日報書畫院。行走在廈門的每一個瞬間,他都是感動的。 “時隔26年,當我再一次踏上廈門的土地時,我被這座城市的巨大變化震撼了。”石齊說,尤其是廈門會晤舉辦后,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等方面,廈門都可以說是走在中國城市的前沿。“廈門的環境如此優美,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應該非常幸福。” 石齊說,他計劃明年來廈門舉辦個人畫展,回饋這座他曾經學習生活過的美麗城市。 “日報社是文化主力軍” 石齊也提到與廈門日報社的特殊情緣。 “那一年,我18歲,剛來廈門,就參加了廈門市美展。”石齊說,那時,他送了一張畫作《鋼》參展,沒想到竟入選了。展出后,還被《廈門日報》刊登了。 這令他相當激動。“我那時還是個小孩,作品第一次被這么厲害的單位刊登,覺得很難得。”石齊回憶說,從那時就與廈門日報社結下了深厚的緣分。 昨天,當石齊來到廈門日報書畫院時,再次被震撼了。“我感覺很吃驚。在我的印象中,總覺得,報社只是寫文章,宣傳信息。但實際上,廈門日報社做的遠遠超出了這些,還做了許多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的事,實在很難得。”石齊說,在他看來,在廈門會晤結束后,廈門應該是一個在文化創新方面帶頭的城市,而廈門日報社則是這方面的“主力軍”。 當石齊聽說廈門日報社想要創辦廈門日報美術館、“深田藝術區”時,他立即覺得,“這是一個創舉”。他同時建議,尤其在創辦“藝術區”時,需要堅持,并作出自己的特點與亮點,如果做得好,可以進一步提升廈門老城區的文化內涵,增強這座城市的深度與厚度。 與王健林惺惺相惜 “藝術創作要有唯一性” 在國內的畫壇,石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愛跟自己“較勁”,擅于創新。他告訴記者,他一直都覺得,藝術創作要有“唯一性”。 早在1980年,石齊就在《中國美術報》提出了繪畫藝術形態有三象———抽象、具象和印象。三象各有優點,要真實就具象,要似與不似就印象,畫面沒有物象的就抽象。從此,他致力追求“三象合一”的新意境,且一發不可收。 進入20世紀80年代,石齊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整整5年,他都在和自己較勁,不再畫傳統的中國畫,每天除了信手畫15幅連環畫外,就是在宣紙上把原來的畫拆散、改裝、分化,從多方面尋找水墨與色彩的融合之法。這五年,他沒有畫出一幅讓自己滿意的作品。 他對于中國畫的思考,要遠深于大多數畫家。他說:“中國畫在外國人看來千篇一律,因為風格太像了。我們需要革新,需要有更多個性的東西在里面。”在他看來,創新中國畫是“點自家燈火”,因循守舊是“老牛拉破車”,唯有轉型才是中國畫登上世界舞臺的出路。 這種摸索也是到了90年代以后,才逐漸開始清晰,他順勢提出自己“三象合一”的完整理論體系。其學術價值在于把傳統水墨筆法與現代派色彩相結合,豐富了中國畫的語言,并強調個性化的風格,成為當代中國畫創新型的樣本———他把這定義為“新中國畫”。 進入21世紀,他的創作更加自由。他把中國傳統的筆墨第一轉化成結構第一,作品中越來越忽視主題,忽視所謂的內容與意義,而更注重視覺的表達和意境的抒發。 延伸閱讀 提到石齊,還有一個人是繞不開。他便是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據說,王健林在自己辦公室的主墻上,懸掛了一幅尺幅達到90平尺的石齊大畫《山水》。按照目前石齊畫作的市價,這幅畫價值高達2000萬人民幣。原來,這幅畫是石齊2008年送給王健林的禮物,是兩人在藝術上惺惺相惜的見證。 王健林曾透露,自己擁有約100幅石齊的作品。他也先后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為石齊舉辦個展后,還把他的作品帶到了盧浮宮。 對此,石齊也對記者講述了他對萬達以及王健林的感激之情。“萬達跟我合作了11年,并為我在國內國際范圍的不同地區,舉辦過11回畫展。”石齊說,當前,在萬達,除了集團本身收藏,還有王健林個人以及他的助手等,也一起收藏他的作品。 |
相關閱讀:
- [ 09-18]29位畫家在廈門展出精品力作 免費開放持續至10月20日
- [ 09-05]本土畫家作品亮相廈門會晤 聽他們講述作品故事
- [ 09-02]廈門本土畫家繪風物畫 《你好,廈門》獻禮金磚
- [ 09-02]天然大漆表現中華燦爛文化 漆畫家用作品獻禮廈門會晤
- [ 07-10]貨幣藝術畫家武華興在鷺島辦“金磚貨幣”作品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