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面鮮紅的黨旗,被從鴻漸山上吹拂來的清風吹得獵獵作響。整裝待發的他們,似乎都深諳一點:這一次騎行,意義特殊。 9時整,隨著發令槍的鳴響,由150多名年輕專業騎手組成的隊伍,浩浩蕩蕩地駛過起跑線,向鋤山之巔的鄉村黨校進發。從這一刻起,每一位奮力騎行的騎手,都是一面鮮艷的旗幟,也都是一個嘹亮的小喇叭。 穿行在田野間,跋涉在高山上,這一流動的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隊,上車騎行,下車宣講,一邊發放材料一邊為村民答疑解惑,把黨的十九大的聲音,傳遞到沿途的每一個角落。 這無疑是繼成立全市首個黨的十九大精神鎮街級黨政宣講團之后,內厝鎮拓展載體推進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的又一項創新舉措。不少人說,內厝鎮把黨課開在了騎行的路上。 奮力向前展示青年風采 上周六出門前,活動主辦方內厝青年創業促進會秘書長宋加溢特意把一枚鮮紅的黨徽精心地別在了胸前,雖然就連他自己也記不清曾參加過多少次騎行活動了,但他知道,這一次的騎行經歷,會讓他畢生難忘。 原因就在于,這不僅是一次騎行,更肩負著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的責任。也許正是因為這150多名騎手都有這樣的感受,當日“紅心向黨綠色騎行”活動誓師大會,顯得格外熱烈而激動人心。 從內厝青年創業促進會出發,沿九溪騎行,繞行17個行政村、40余個自然村,最后到達鋤山鄉村黨校,全程35公里。而他們騎行的軌跡,把商業街、村莊、農場、果園全都串聯起來。 知名節目主持人彭軍也戴著頭盔,使勁地踩著踏板,出現在騎行大軍中。途經許厝時,他的腳更有力了。不久前揭牌的“彭軍黨員服務工作室”就落戶在這個村莊,他曾經戰斗過的地方。 其實,車子上這些胸前黨徽閃耀的年輕企業家、青年創業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當然,如今他們心中更多的卻是共識:只有把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貫徹做實,青春才能激蕩出耀眼的火花。 黨旗在風中招展,圍觀的群眾越來越多。記者留意到,通往目的地的每個路口,都有青年黨員義工隊的隊員主動提供指路、送水等志愿服務。內厝青年創業促進會會長陳龍海介紹,與以往不同,在此次騎行活動中,騎手必須經過設立在途中的紅色據點,由隊長負責蓋戳簽到。在他看來,今年設置的類似的小環節“用心良苦”,這是一次沿途宣傳的過程,也是一次他們自身接受再教育的過程。 邁過田野,攀上高山,這支流動的“宣傳隊”,也把一堂堂流動的“黨課”,永久地留了下來。 黨建引領推進鄉村振興 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上,設在鋤山鄉村黨校的終點線越來越近。淡淡的向日葵香味,飄散在山里清新的空氣里。 100畝荒廢梯田,如今已經成了游人如織的向日葵花海――它位于鋤山峽谷棧道沿線,因位置偏僻、引水困難,所以常年擱荒。今年10月,大學生村官黃志雄把家安在了高山上,帶領村民著手展開“黨建富民強村”基地的打造。功夫不負有心人,目前第一批向日葵梯田花海已綻放迎客。當天,黃志雄也在騎行的隊伍里。也許是因為有這么多優秀的青年同行,大家渾身都充滿了勁。而沿途廈門“跨島發展”的成果,也感染著他們。 “鄉村振興同奔新時代,農創文旅共走致富路。”這樣一副對聯,近日剛剛貼在了鋤山鄉村黨校的大門上。看著鋤山生機盎然的一景一物以及周末絡繹不絕的游客,不少騎行者才深刻領悟到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鋤山的變化,就是最生動的例子” 。內厝鎮團委書記、內厝青創會黨支部第一書記張文斌說,用實際行動唱響新時代的青春最強音,讓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同樣也是團員青年的責任。 高山上,與紅花綠葉相映襯的,是一件件“紅馬甲”――這些人,似乎都不喜歡透露自己的真實名字,然而說起“鴻漸青年黨員突擊隊”,他們的自豪之情卻溢于言表。近日,經鋤山鄉村黨校統一培訓后,其全都要求沉到全鎮17個村居和重點項目上,主動到一線接受考驗,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當天,站在目前翔安區海拔最高、最偏遠的鄉村黨校里,在這些騎行上來的青年創業者眼中,似乎有看不夠的風景。很顯然,他們已經把它當作了一個“家”。 |
相關閱讀:
- [ 11-13]大嶝街道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 黨建引領發揮優勢促發展
- [ 11-13]集美區積極送傳統曲藝進基層 宣傳十九大謳歌新時代
- [ 11-13]思明區領導干部走進社區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宣講十九大精神
- [ 11-13]湖里區舉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宣講報告會
- [ 11-11]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報告會在廈引起熱烈反響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