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葉舒揚郭筱淳通訊員江芬陳春紅圖/本報記者張奇輝)步入新時代,每一位基層黨員都是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播種機和踐行者。在舊貌換新顏的湖里區禾山街道嶺下社區,每一位黨員先鋒就是一面旗幟,他們用行動、用愛心、用奉獻默默為這座“村改居”社區的蛻變與發展做出貢獻。今天,我們將走近群眾身邊的好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講述他們為民服務、為民奉獻的故事。
模范帶頭
將為民服務進行到底
陳主教熱情介紹新家園。
名片:陳主教,71歲,嶺下社區金福緣新城小區黨支部書記
感言:黨員就是要在關鍵時刻站出來,一如既往為人民服務,這是我們的初心,更是我們的信念。
讓時間回到2008年的夏天,陳主教正站在一棟新落成的樓房面前,打算最后再看幾眼。這幢三層樓高的八角樓,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可隨著他“大筆一揮”,又將化為塵土。因為就在幾天前,這位老黨員帶頭簽下了名字,率先在嶺下社區墩上社同意征遷。而在之后一年的時間里,陳主教時刻奔忙在推動征遷、促成商談簽約的第一線,以自己的努力推動著舊村的蛻變。在陳主教等一批黨員的模范帶頭下,嶺下社區墩上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完成了整村搬遷。
如今,從舊村落搬進高品質安置房小區,改變的是居住環境,不變的是老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建設新家園,陳主教仍時刻沖在最前面,作為小區黨支部的帶頭人,他經常走訪居民,在泡茶聊天中了解人們的需求;他積極與社區溝通,討論小區改造的最佳方案――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小區內用于紅事的“好鄰之家”建成了,老人們有了地擲球和門球的健身場地,孩子們下樓就能免費上早教中心……
作為小區黨支部書記,熱心的陳主教不僅是居民和社區之間溝通的橋梁,更是幫助居民化解矛盾的潤滑劑。小區里有一位居民因故急需賣房,但這房子卻牽涉兩代親戚之間的矛盾,為此,陳主教兩次前往漳州平和縣,到該居民的親戚家參與調解,最終,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有困難,找老陳,準沒錯。”遇到麻煩,鄰里鄉親們都愿意跟陳主教傾訴。這是居民們對他的信任。
“我們這一代黨員有著一種堅守、一種情懷。”1969年入黨至今,陳主教已經將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融進了自己的一舉一動。現在,老陳正著力挖掘和培養小區中的中青年黨員,他堅信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建設一支充滿信念、團結一心的黨支部隊伍,才能在新時代為居民做更多有益的事。
義務教學
帶孩子走進音樂世界
陳奕霖教孩子彈尤克里里。
名片:陳奕霖,21歲,集美大學音樂教育專業大四學生,嶺下社區黨員志愿者
感言:新時代里,青年黨員要如何發揮作用?我的方式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有需要的人受益。
記者昨日見到陳奕霖時,她正和嶺下社區黨委副書記陳春紅坐在一起,探討社區合唱隊的組建事宜。這位21歲的集美大學音樂教育專業大四學生,希望能讓更多的社區居民走進音樂的世界,享受文化的滋養,她的想法也和社區不謀而合。
其實,陳奕霖和嶺下社區早已結下緣分。“我媽媽是一名社區工作者,小時候,我就經常來這里等她下班。”母親忙前忙后、為居民辦事的身影,讓年幼的她一直印象深刻。因此,和許多同齡人不同,比起宅在家中看劇購物,陳奕霖更喜歡四處轉轉,嘗試新鮮事物,更愿意來到社區當志愿者。今年暑假前,得知嶺下社區想要為轄區的孩子們開辦音樂興趣班,她立刻決定參與其中,并自費購置了樂器。
初中至今,陳奕霖的主修樂器都是鋼琴,在高中和大學,她又先后學習了架子鼓和揚琴。不過,她為孩子們傳授的樂器卻是尤克里里,一種源自夏威夷的四弦撥弦樂器。“小型輕便,彈起來方便,很適合孩子們。”今年暑假,有十多名孩子參與了興趣班。一開始,有些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難以堅持,但兩個月后,孩子們的熱情讓擔憂煙消云散,每節課都爆滿,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她的引領下,走進音樂的世界。
暑假很快就結束了,可對于陳奕霖,她的“社區音樂夢”才剛剛開始。今年9月,寓意“沐浴音樂”的“沐樂工作室”正式成立,陳奕霖牽線搭橋為社區引進五位專業音樂老師,將定期給孩子們上樂器課。她自己也在忙碌的實習中抽出時間,在周末陪伴小朋友們。“那些上過課的孩子都來問我,‘陳老師能不能多教點呀,我們想學’。”從“被動聽課”到“主動求知”,孩子們的轉變讓陳奕霖明白,自己所做的努力是值得的。去年剛正式入黨的她,已經在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新時代的黨員精神。
樂于奉獻
為居民打造公益圖書館
陳慈馨建起公益圖書館。
名片:陳慈馨,嶺下社區居民,入黨積極分子,靜讀小苑公益圖書館發起人
感言:打造這樣一座圖書館,就是要搭建一個公益平臺,帶動更多居民參與公益,帶給更多人溫暖。
如果要問嶺下社區的孩子們,放學要去哪里?你可能會得到同一個答案――靜讀小苑!是的,這是一座坐落在小區里的公益圖書館,如今藏書已經達到2萬余冊,還定期舉辦國學課堂、親子講堂。“走進這里,心都跟著靜下來了。”很多居民告訴記者,這座小小的圖書館就是他們的文化樂園、心靈港灣。
“靜讀小苑”的創辦者,是嶺下社區的熱心居民陳慈馨。“小時候,家里困難,連學都上不起,深知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意義”當得知小區里有一處空間閑置還沒出租,陳慈馨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能在這里打造一座圖書館,就能給孩子和家長提供一處靜心閱讀的空間。她馬上回去跟丈夫商量,每月拿出1萬元把空間租了下來,并很快將想法變成了現實。
聽說陳慈馨想要辦公益圖書館,很多居民紛紛前來“贊助”,“從桌椅到電器,幾乎都是大家幫忙提供的”。今年6月,陳慈馨在社區舉辦了一期名為“捐一本書獻一份愛”的活動,號召鄰居們將閑置書籍捐出,當時就募捐到了近4000冊書。現在,在許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靜讀小苑已經有兩萬余冊藏書。
不知不覺,靜讀小苑已經成為初具規模的公益圖書館,每天來這里閱讀的居民絡繹不絕。陳慈馨一個人忙不過來,就在微信里求助,希望能有成年志愿者前來幫忙整理。沒想到,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來了,輪流到圖書館當義工,連周邊社區的居民都來幫忙。感動之余,陳慈馨想為居民多做一點事,她邀請專家來到圖書館授課,專門針對家長進行教育方面的解惑。“舊村改造讓我們的生活富了,精神也要跟著富起來,只有提升家長素質,才能讓孩子們天天向上。”
現在,靜讀小苑已成為一個公共學習、“悅讀”的平臺,陳慈馨更希望它是一個公益平臺,在把愛心送給更多的人的同時,也讓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