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創新前行 “駕駛機動車未按規定避讓行人,行經人行橫道未減速行駛的,處以一百元罰款”; “個人在道路或者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拋棄有害垃圾、廚余垃圾或者其他污穢物質、口香糖殘渣等難以清理的垃圾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予以警告,并責令當場清理”…… 今年,廈門先后出臺并實施《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和《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創新性地以立法的形式,對社會文明提升相關工作作出規定。針對文明創建中的突出難題,發揮法制作用,將基本道德規范轉化為法律規范。據了解,廈門現行的99部地方法規中,涉及社會文明建設的達83部。 在推進文明創建的路上,廈門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不斷創新。2015年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后,廈門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創建“全國公共文明行為典范城市”,不僅要對標文明創建測評體系,還要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在全國立標桿、當榜樣。廈門針對文明立法就是學習了新加坡的經驗。 向高處看齊,從細微處做實,文明創建能否形成長效機制,更重要的在于落實有效的監督機制。在文明創建的實踐中,廈門不斷開創更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例如今年,為了進一步提升環衛精細化管理水平,廈門還創新性地用“一桿秤”考評背街小巷的衛生保潔工作。從7月起,廈門選定了思明區、湖里區各100條背街小巷作為試點,引入第三方測評機構進行考核,通過垃圾稱重,衡量哪一條道路更干凈,獎優罰劣,促進城市市容環衛管理水平提升。而在同安,如今每一個市民都可以成為“文明衛士”——一旦發現垃圾亂堆放、污染環境、違規停車等問題,都可以通過“同安文明衛士”電子督查平臺,及時上傳照片,向相關部門舉報,而且每一個事項都形成透明的處理流程,倒逼主管部門及時解決問題…… 值得關注的還有,經過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考驗,廈門形成了一系列“文明品牌”,政府牽頭的文明創建團隊和市民自發組成的志愿團隊相輔相成,文明創建的“眾創”氛圍濃厚。 作為順應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的有益探索,2015年廈門打造了“社區書院”,建設集學習教育、文體活動、群眾議事和組織孵化功能為一體的社區公共空間。社區書院容納著不同人群共同學習成長,在春風化雨中涵養共建共享的公共精神,提升市民文明素養。目前,廈門已建成社區書院201家,52萬多人次從中受益。 此外,廈門先后培育了思明城市義工協會、兩岸義工聯盟等32個志愿服務品牌團隊。據統計,廈門現有網上實名注冊志愿者近50萬人,占常住人口13%。“有事找志愿者,沒事做志愿者”已經成為深入廈門人心的理念。“愛心聯動”“關愛空巢老人”“文明交通志愿服務”等首創經驗在全國交流推廣,文明創建逐漸沉淀為廈門的暖心氣質。 |
相關閱讀:
- [ 11-21]集美用文明潤人心 為廈門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添磚加瓦
- [ 11-18]廈門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 裴金佳參加表彰會
- [ 11-17]援疆干部把“廈門經驗”帶到昌吉 助力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 [ 11-15]福建:新增六個“全國文明城市”
- [ 11-15]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 廈門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