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宣傳:宣傳欄“會說話”,督導居民垃圾投放 鏡頭 “支持垃圾分類,注意分類投放……”在和通社區半山林海二期小區,立著幾塊“會說話”的宣傳欄,它的下方擺放著四色分類垃圾桶。離宣傳欄五米開外,它只是靜靜地站在那兒。可一旦有人靠近,它就會發出溫柔的聲音――播放垃圾分類的提示語音。“感覺就像是一位不用休息的督導員!”半山林海二期的居民聽到語音的時候,都會仔細檢查手中的垃圾袋,看看垃圾放錯了沒有。 做法 把智能化的電子系統引入垃圾分類的宣傳與管理,是湖里街道推行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大亮點。當居民靠近宣傳欄三米到五米時,系統就會自動播放閩南話和普通話的垃圾分類宣傳用語,提醒居民正確投放。居民也能在宣傳欄上的LED直接查看投放標準,不用擔心在夜晚看不清。既不會產生噪音擾民,又能夠做到不間斷宣傳,宣傳欄本身也通過太陽能發電,真是環保、美觀又實用。這套被稱作“垃圾分類智能宣傳引導系統”的設備,以和通社區作為試點,效果顯著。現在,已推廣到湖里街道的18個社區。 宣傳垃圾分類,貴在持之以恒與因地制宜,真正讓居民體會到垃圾分類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因此,街道將垃圾分類方法編成“三字經”,印發制作垃圾分類宣傳扇分發給轄區居民,內容輕松活潑,深入人心。而每個社區也各有高招:濠頭社區制作垃圾分類專題巡回展板,在各個小區開設垃圾分類移動講堂;塘邊社區把垃圾分類知識搬上了“大屏幕”,受到廣大居民以及外來務工者的熱捧。 當然,湖里街道8419名志愿者可是垃圾分類宣傳的播種機。在怡景社區芙蓉園一期小區,有一位名叫簡朝卿的親切老者,鄰居都稱他為“簡叔”。年逾六旬的簡叔來自臺灣,他收集了廢舊易拉罐,制作成美觀有趣的玩具,在小區廣場上分發給居民,宣傳垃圾分類。他還協助督導員走遍小區住戶,一遍又一遍地耐心宣傳。正是在無數個像簡叔這樣身體力行的志愿者,推動湖里街道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和準確率的快速提升。 加強督導:全方位培訓 優秀督導員分享經驗 鏡頭 每天早上7點,塘邊社區垃圾分類督導員蔡玉云都會準時出現在垃圾分類投放點位。然而,一天上午,眼前的景象讓她感到憤怒。前一晚燒烤之后殘余的垃圾,被直接扔進了錯誤的垃圾桶,通紅的木炭和燒烤架甚至將垃圾桶燒了個大洞。蔡玉云默默撿起燒烤架,走進一家家燒烤店,嚴肅地講解垃圾分類的目的和意義。從那之后,這樣的事再也沒有出現過。 做法 曾經,垃圾分類督導員的工作模式以站崗為主,除了每天挨家挨戶上門宣傳,大多是在分類投放的點位旁進行督導。湖里街道的督導員們,在每天上午和傍晚的時間段盡職盡責,幾乎不漏掉每一袋垃圾的檢查,讓這項工作得以迅速推廣。然而,隨著垃圾分類工作進入新階段,許多居民已經初步養成了分類習慣,但準確率仍有待提高,這也對督導員的工作能力與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蔡妙遠是一名湖里街道的垃圾分類管理員,按他自己的話說,“督導員督導居民,我督導督導員”。在湖里街道劃分的幾個片區中,蔡妙遠負責康樂片區,包括后浦、怡景、塘邊等社區。督導員就位的時間是早上7點,而他6點的時候就到了,提前一小時開始對片區進行巡查。晚上,他又延后2個小時下班,檢查并匯總當天的巡查情況,實時記錄,總結在冊。 監督管理僅僅是第一步,湖里街道還開展專項培訓。就在不久前,街道舉辦垃圾分類督導員經驗交流宣講會,許多優秀督導員分享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總結出的“獨門秘籍”,全場400多名督導員共同探討、相互學習。同時,各個社區也在上演垃圾分類督導新模式,康樂社區別出心裁地開展垃圾分類基礎測試;而在興華社區,“互聯網+”融入垃圾分類督導,各個垃圾投放點安裝高清監控探頭,坐在電腦前就能看到垃圾分類情況…… |
相關閱讀:
- [ 11-20]湖里區湖里街道“四個”強化落實愛國衛生運動
- [ 11-18]湖里街道“輕騎隊”走進塘邊社區 宣傳十九大精神
- [ 11-17]湖里街道立體式推進學習宣講 讓十九大精神傳遍千家萬戶
- [ 11-07]廈門市湖里街道“四舉措”創建健康促進工作
- [ 11-01]湖里街道舉辦十九大宣傳“輕騎隊”進社區活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