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興隆社區書院建設融入“臺味” 共建精神家園
——湖里區社區書院建設工作經驗之二
興隆社區書院同心合唱班,臺胞林啟源(左二)與學員們音樂互動。
東南網11月30日廈門訊(本網見習記者 夏菁 通訊員 王漪 林江惠)作為廈門市唯一的對臺服務示范社區,湖里區殿前街道興隆社區書院的一個最大亮點就是把書院打造成為“匯聚兩岸情懷,共建精神家園”,在融合兩岸理念方面走出一條“臺”味濃濃的特色之路。迄今,社區書院已開課300多堂,近兩萬人次參與活動。
社區充分挖掘能人臺胞來書院授課
殿前街道興隆社區是廈門臺胞臺商居住、創業的聚集地。根據這一特點和優勢,社區發揮轄區臺胞的能量,充分挖掘有經驗、有專長的能人臺胞來當授課老師,將社區書院打造成最具“臺味”的社區書院。
“音樂老師林啟源、中醫博士林坤岳、手工達人高芳蘭等都是臺灣同胞,而且非常熱心社區工作。”興隆社區書院理事會理事長潘清河提到,社區書院還聯合社區共建單位,如臺灣音樂家機構、音之舞培訓機構等,引進專業人才資源,建立書院教師隊伍,為書院提供師源保證。
其中,媽媽講堂就是在臺胞王和美的建議及發動下成立起來的,課程內容包括提升女性魅力的講座、美妝美甲課程、關愛女性的心理課程,也有內容豐富的手工DIY課程,通過將DIY的手工作品進行義賣,所得資金捐贈給社區慈善驛站來幫助貧困居民,用愛心傳遞社會正能量。
書院的陣地建設也已融入“臺”味。閩臺文化長廊以“五緣”展示兩岸同胞共同治理社區的成果,成為了社區青少年公民意識教育、了解兩岸同根同緣歷史文化背景的重要基地。社區書院還在閩臺文化長廊周邊建成“暇謐隆屋”,居民們在這里可以分享書籍、靜心閱讀、交流敘談。
臺胞志愿者為書院建設出謀劃策
鼓勵臺胞參與社區書院的建設,是興隆社區書院一個獨特的創舉,也讓社區書院充滿著濃郁的“臺”味,同時,也使兩岸的居民更加融合、更加默契、更加和諧。
興隆社區還以同胞融合社區創新治理為契機,將兩位臺胞志愿者骨干納入社區書院發展理事會,為社區書院建設出謀劃策,將臺灣先進的文明理念與想法注入社區治理和社區書院的建設中。
目前,越來越多的臺胞正加入社區書院建設以及社區治理行動中,正是在他們積極帶動下,興隆社區先后組建了“馬路天使”“綠色環保”“文化傳播”和“健康彩虹”等臺胞為骨干的志愿服務小分隊,還有更多的志愿團隊如“慈善關愛”“守望相助”等隊伍正在茁壯成長,形成了互助友愛的良好氛圍。
社區利用現有的資源,還形成“四室四外”全方位立體式的書院載體。“四室”是社區多功能室、興隆之家、老年活動中心及科普活動室,分別配備相應的電腦、投影儀、音響等設備及鋼琴、圖書、乒乓球桌等設施;“四外”是大唐廉政文化廣場、八期街心公園、新豐水庫及閩臺文化長廊“暇謐隆屋”,作為課堂之外的活動場所。
興隆書院已形成“課堂+活動”模式
興隆社區書院的課堂可謂形式多樣,富有特色。
根據居民的需求,設置了“健身康樂講堂”“銀發講堂”“親子國學講堂”“科普講堂”以及一個特色講堂“媽媽講堂”。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請有關專家、學者為居民開了近20場的專題講座。
“集美大學教授巨東紅女士就是興隆社區書院的常客。”潘清河表示,豐富多彩的講座內容受到轄區廣大居民的歡迎和青睞。
興隆社區書院還把課堂和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形成“課堂+活動”的模式,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如根據居民興趣組建了“同健”腰鼓隊、“同翼”太極拳社、“同漾”舞蹈隊等健身團隊,在志愿者骨干的帶領下已形成常態化模式,也成為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的大餐。
此外,社區在“興隆一家親”便民服務系統上設置了社區書院學員簽到及積分版塊,每位學員在參加書院課程前先持“家園卡”在手持機上刷卡,進行簽到并得到相應積分,社區將在年底統計每位學員的積分,給予相應的獎勵,表彰優秀學員,從而提升學員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推動社區書院良性運行。
興隆社區書院臺胞愛心媽媽齊繡黨徽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興隆社區書院科普講堂,臺胞高芳蘭(中間)志愿教學酵素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