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產值達到頂峰連續三年年均下滑近40%,如今主攻智能制造,向科技型企業轉型
位于集美灌口的廈門金龍汽車車身有限公司生產基地。
約五分鐘左右,一輛純電動物流車身便成功下線。
目前,員工們也朝著靠智力、技術方向發展。
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艷圖/金龍車身生產基地提供)集美灌口,廈門金龍汽車車身有限公司(簡稱金龍車身)生產基地。6萬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500多個工人正緊張地忙碌著,20多臺大型沖壓設備有序運行,車架補焊、底板組焊、底板邊板裝配……約五分鐘左右,一輛純電動物流車身便成功下線,一天共有兩百輛車身“新鮮出爐”――近日,記者走訪這家一度低迷不振的公司,眼前所見已是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
困境、破局、重生,在過去兩年里,金龍車身走出了這樣一條探索轉型之路,朝著科技型企業的戰略目標挺進,成為中國傳統制造企業轉型的精彩縮影。
【困境】
品牌享譽全球達到頂峰后迅速下滑
金龍品牌享譽全球,但提及金龍車身,很多廈門人或許不太熟悉。
作為廈門金龍汽車集團最重要的控股企業之一,成立于1990年的金龍車身,是我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專業化生產汽車車身的企業,也是國內少有的具有法人資格的車身公司之一。近十年來,公司乘著國家汽車產業整體上行的東風,發展穩中有升,其生產的海獅汽車車身,累計總銷量達到65萬輛,堪稱中國汽車史的“神車”。
然而,在2015年,根據當年國家出臺的453號文件,海獅汽車車身部分車型在國內市場面臨淘汰,多年來只靠這一個車型發展的金龍車身陷入困局,產值在2014年達到6.4億元的頂峰后,連續三年來年均下滑近40%。如果再不進行全面改革,再不進行人才引進,再不進行產品創新開發,再不進行業務和市場拓展,公司的結局只有死路一條。
【破局】
結合現有資源為企業注入活力
金龍車身是典型的傳統裝備制造企業,凈資產達到11億元,800多名員工中600多人是一線生產工人,并且業務模式單一,產品單一,企業怎么轉型?不能等靠要,只能靠市場來生存和發展,企業必須自己找出路。
2016年4月,金龍車身新任總經理劉志軍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確立企業的當前經營主題為“補課破局”,“靠老的一套行不通了,我們必須緊跟政策,緊跟行業發展方向,研究新的出路。我們經過多輪戰略推演,同時跟專家進行戰略研討、頭腦風暴,結合企業現有資源及集團產業布局,確定了新的發展戰略”。
立足汽車車身領域,金龍車身確立四大業務板塊,包括白車身、模具業務、焊接工裝及配套業務。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技術創新;以人為本,強化科學管理,金龍車身開始了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持續發展的探索和實踐。
我國汽車智能裝備整體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其中,焊接裝備約占25%,未來五年是自動化制造業實現突破的關鍵窗口期,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趨勢。今年上半年,金龍車身管理團隊先后前往上海、四川、天津等地,走訪10多家企業,走完這一圈后,更加堅定企業發展智能裝備的決心和信心。“新的戰略確立后,我們必須專注于產品,專注于提升產品的價值創造能力,產品起點必須是國內一流的水平,在某些技術指標上要能夠達到國際水平。只有對產品的執著追求,才能使我們端上金飯碗”――這一想法成為團隊的共識。
【重生】
主攻智能制造 成為發展新亮點
新的藍圖,猶如引擎,為金龍車身發展注入活力和動力。
2017年9月,公司成功中標華泰汽車新能源汽車焊裝生產線建設項目,是金龍車身持續推進市場化的里程碑,同時也標志著金龍車身正式具備乘用車焊裝生產線建設能力,成功挺進乘用車智能焊接裝備領域。“我們摸著石頭過河,這個項目的中標說明公司的戰略方向是對的,也極大地激發員工對戰略的認同感和積極性”,劉志軍表示。
模具業務方面,金龍車身成功中標國機智駿汽車新能源乘用車模具工裝項目及零部件供應,中標模具標的超千萬元,該項目包括近百套零部件,模具約200余套。在2017中國國際模具技術和設備展覽會上,金龍車身在30家參評企業中脫穎而出,成功當選2017“優秀模具供應商”。
金龍車身還積極延長老產品生命力,一方面積極轉戰海外市場,重點拓展埃及、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市場,并與多家外貿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另一方面,通過改造,承接老海獅電動物流車訂單,目前已生產近萬臺。
從目前情況來看,員工士氣、精神風貌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通過轉型告別“搬運鋼鐵”這一傳統發展模式,朝著靠智力、靠技術和自動化的模式發展。目前已與銀隆汽車、中車時代、浙江新吉奧、四川野馬等國內知名廠商開啟合作事宜。
【展望】
更加堅定信心 轉型為科技型企業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這讓金龍車身對未來發展更加堅定信心。
在公司的生產基地,記者看到,一個新的模具加工中心正在加快建設。“以前我們買模具,現在我們自己生產模具”,金龍車身運營總監廖忠傳介紹說,公司是省內第一家大型模具生產中心,原有的廠房設備不能滿足未來的發展需求,今年年初,公司已啟動模具中心搬遷改造及產能提升項目,新增大型數控加工、調模設備及配套設備,引進模具專業人才,計劃通過2-3年的建設,將高精密沖壓模具產能提升至2000噸/年。
展望未來,信心滿滿。目前,金龍車身已確定2018年的發展主題――“聚焦團隊、增效轉型”,通過聚焦團隊建設和人的建設來保證明年的增長。今年金龍車身已止住跌勢,從訂單來看,明年企業預計將企穩回升,并力爭實現15%以上的增長。這個增長對金龍車身來說意義非凡,因為這是在連續三年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下實現首次增長。
到2020年,金龍車身將至少服務50個以上的客戶,營業收入達到10億元,其中白車身制造5億元,模具和配套業務3億元,工裝夾具2億元。人員規模在1000人左右,但人員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其中約400人是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轉型成為一個真正的科技型企業。“當新的模具及智能工裝業務達到百分之三十時,公司就成為一家智能裝備科技公司了。”劉志軍這樣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