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與臺灣方面分別派出多位代表互贈禮物。(本報記者林銘鴻攝)
去年的論壇聚焦生活技能教育,兩岸中小學校長面對面交流。(本報資料圖片)
廈門日報訊(記者佘崢)百名臺灣和大陸的中小學校長今天在廈門開始他們每年一次的大聚會,這是他們的第十一次相逢。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百名中小學校長論壇今天上午開幕,論壇由廈門市人民政府和中國教育學會共同主辦。
已成為教育論壇“常青樹”
這個論壇始于2007年,最初由廈門市教育局和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應該說,當年主辦者也沒有多遠的規劃,不過,它居然“活”到了現在。
首屆論壇,臺灣領隊楊朝祥在開幕式上說,希望兩岸校長“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成好朋友,四回不分你和我”。有人問他,如果論壇舉辦第五屆,你要怎么說?不過,大多數人覺得:怎么可能?能辦四屆就很了不起了。
結果是,它不僅用完了“四回”,還度過“七年之癢”,來到“十全十美”。
目前看來,它至少是海峽兩岸基礎教育界最長壽的論壇,每年都舉辦,單數年份在廈門,偶數年份在臺灣。
這一論壇為什么能歷經人事更迭而流傳下來,有很多因素,譬如說,兩岸教育人的執著,以及通過交流后建立的牢固友誼。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彼此面臨的挑戰高度相似,可以攜手共同去攻克。
今年要討論“校長領導力”
今年的論壇有122名兩岸校長參加,其中48名為臺灣校長。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新上任的臺灣教育會理事長帶來了一批新面孔,他們之前從未參加過論壇。
很多人以為這是臺灣和廈門學校的校長論壇,其實不然。大陸校長中,除廈門外,還有福建省內以及北京、上海、深圳、青島、寧波、甘肅和江西等地的校長。
每年校長論壇的主題,既要考慮如何規避風險、差異,又要讓人有話說,十分考驗兩岸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今年的主題定為“校長領導力”。
11年來,論壇的模式都一樣:專家的大會報告后,分小學、初中、高中和中職組討論,以及參訪學校。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廈門首次把分論壇搬到島外,廈門外國語學校高中部、集美工業學校、雙十海滄附校、曾營小學將成為今年論壇的分會場。
前十次相聚他們都聊了啥?
第一屆
時間:2007年8月
主題: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與創新
往事鉤沉:首屆論壇在八月舉行,遭遇了臺風。主辦者吸取教訓,以后都推遲到十月份以后。
論壇舉辦前,媒體問主辦者:這是首屆,那還會有第二屆嘍?后者不置可否。不料,閉幕式上突然宣布,論壇不僅要繼續舉辦,而且一屆在廈門辦,一屆在臺灣辦。
精彩觀點:這屆論壇邀請兩岸課改的幕后策劃人作大會報告。來自臺灣致遠管理學院的陳伯璋教授說,每次課改,最讓改革者頭痛的地方就是:各學科都覺得自己的學科最重要,什么都重要,砍了哪里都有意見。事實上,人類的很多學習都不是在課堂上獲得的。他認為教育要適當留白――給學生空間是必要的。此外,改革有時要比慢,不要比快――只有“馬步”站穩了,改革才能順利。
第二屆
時間:2008年10月
主題:基礎教育為“教學質量評估”,職業教育為“校企合作”
往事鉤沉:論壇首次到臺灣舉行,大陸組織了73位校長的龐大代表團。大陸代表依據自己的行事風格,將論壇安排在周末。哪知,第一天開會,有一堆臺灣校長缺席。原來,在臺灣休息日是連“天王老爺”也不能占用的時間。之后的論壇,全部在工作日舉行。
精彩觀點:應邀作主題報告的臺灣教授林世華曾任臺灣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簡稱“基測”)推動委員會的副召集人,“基測”相當于大陸的中考。
林世華說,臺灣課改原本也在要采用分數還是等級上打轉,后來他們意識到,如果考試內容不改變,任何改革都是假的。因此,他們調整方向,轉到考試內容的改革上――通過考試讓老師知道設計這個題目是根據什么教學目標,從而影響教學。
第三屆
時間:2009年10月
主題:教師專業成長
往事鉤沉:從本屆開始,論壇升格為中國教育學會和廈門市政府主辦,廈門市教育局承辦。以前則是由廈門市教育局主辦。
精彩觀點:臺灣校長認為,臺灣應該學習大陸,在教師薪資分配上實行分級制。當時在臺灣,小學、初中、高中、職校的老師,只要教齡一樣,薪水都一樣,教師薪水一直沒有分級,這不利于形成激勵機制。
第四屆
時間:2010年10月
主題:數字化學習
觀點回顧:大陸家長抱怨,孩子要背著“比人還重的”書包上學。臺灣也有這樣煩惱,他們說,現在的小學真是“教太多了”,小學生需要學那么多嗎?
第五屆
時間:2011年10月
主題:藝術教育
觀點回顧: 亞洲學校習慣通過小發明、小創造等訓練來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論壇認為,學校的藝術教育,不妨學學喬布斯――喬布斯認為,藝術教育并非只為了提高審美,還可以把它和科學、創新聯系起來。原因在于:藝術教育是一種直接經驗,它具有從不尋求唯一標準答案、不需要整齊劃一,總有很多不確定性等特質。
第六屆
時間:2012年10月
主題:生命教育
往事鉤沉:這屆論壇大陸代表團帶隊的是現在如雷貫耳的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校長李希貴,他是中國教育學會會長。
觀點回顧:李希貴提出一個似乎是“驚世駭俗”的觀點:“生命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認輸,以及學會如何放棄――人的一生,輸的時候多于贏的時候,因此,學會認輸更加重要。很多時候,我們就失敗在“不會認錯,不會認輸”。
他還認為,學會放棄也很重要,只有學會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才能卸下壓力負擔,更好地前進。
校長們承認,現在學校里充滿的是“如何贏”的教育,其實,學校就是犯錯的地方。
第七屆
時間:2013年10月
主題:家校合作
精彩觀點:當年發生了李雙江兒子事件,專家們說,事實上,“李雙江式”慣孩子的家長太普遍了。他們建議,父母們既要給孩子自由、關愛,但是孩子也需要管教,需要規矩。
專家還說,孩子愛攀比,肯定是媽媽有愛攀比的習慣,整天和老公嘮叨:你看鄰居家的老公多有本事!
第八屆
時間:2014年10月
主題:健康和體育
往事鉤沉:為配合主題,廈門二中足球隊還飛到臺灣,和當地中學生足球隊踢了兩場球賽。
精彩觀點:
校長們發現,縱使有不少爭執,兩岸至少在“中小學生體質”這件事上取得了一致意見:孩子體質下降,戴眼鏡的孩子越來越多,體形也很相似,要么是“小胖墩”,要么是“豆芽”,此外,這屆孩子的心理素質也不行。
第九屆
時間:2015年11月
主題:科技教育
精彩觀點:陜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胡衛平在論壇上說,他曾在老師中做了一個測評,給出50個詞,讓老師給它們排隊,選出喜歡的學生特征和你認為的創造性學生特征是什么。
結果是老師基本上不喜歡具有創造性特征的學生。他說,如果老師不喜歡,那么,學生慢慢地就沒有這些特征了。
第十屆
時間:2016年10月
主題:生活技能教育
精彩觀點:一盤蝦被“端”上了論壇。兩岸校長分享了一個真實故事:兒子帶女朋友回家,老兩口為他們煮了幾道菜就“隱退”。回家后發現一盤蝦原封不動,一問才知道:男生請女生吃蝦,女生說,我不愛剝蝦殼,你幫我剝吧!男生說:拉倒吧!我平時吃蝦,都是我媽給我剝的。校長們說,一盤蝦就能看出現在孩子生活技能的欠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