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委托我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編制
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同時成立;我市將制定保護技術規范
白海豚在我市西海域暢游。
保護中華白海豚將有專門的規范和行動安排。
廈門晚報訊(記者 吳笛圖/市海洋與漁業局提供)保護中華白海豚有了專門的行動計劃。今天上午,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啟動儀式暨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立大會在廈門舉行。
根據計劃,到2026年,我國中華白海豚將得到切實保護,90%以上的中華白海豚重要分布區域將得到有效保護,種群數量保持穩定或小幅回升,棲息地破碎化現象逐步得到有效緩解,種群結構日趨合理,可持續生存能力進一步提升。
【意義】
行動計劃啟動和聯盟成立,是保護工作一大突破
保護中華白海豚對于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受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委托,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編制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同時,在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支持下,由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發起,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受委托籌建成立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
據介紹,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辦等54家單位成為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第一屆成員單位。
據介紹,此次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啟動和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的成立,是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的一項重大突破,也是我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進程中的一件大事。
【現狀】
棲息地不斷萎縮和破碎化,物種延續面臨嚴峻挑戰
近年來,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圍填海工程不斷增多,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不斷縮小,種群數量不斷減少,物種延續面臨嚴峻挑戰。人類活動對中華白海豚的威脅和影響不斷加大。
研究人員通過長期的調查研究表明,人類活動和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的減少存在顯著關聯性,并且人類活動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具有距離效應,距離越近影響越大,其中海上爆破是造成中華白海豚直接致死的主要原因。此外,漁業資源減少、海洋污染也是造成中華白海豚種群衰退的重要原因。未來海洋經濟將會加快發展,隨著人類海洋開發活動尤其是涉海工程的不斷增加,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將不斷萎縮和破碎化,中華白海豚種群衰退的趨勢較難遏制。
【目標】
到2026年,90%以上的分布區將得到有效保護
根據行動計劃,到2021年,重點區域中華白海豚種群的衰退趨勢要得到有效遏制,70%的中華白海豚重要分布區域得到有效保護;到2026年,我國中華白海豚要得到切實保護,90%以上的中華白海豚重要分布區域得到有效保護。
成立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是實現上述目標的一個重要抓手。保護聯盟作為政府、研究機構和社會各界力量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也是行政手段的補充延伸,有利于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整合各級政府管理部門、保護區管理機構、研究機構、海洋館、國際組織、企業、非政府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推動完善中華白海豚保護的多方參與機制,健全中華白海豚的保護網絡。
【計劃】
制定保護技術規范 開發公眾宣傳App
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中華白海豚的保護,需要多方面的參與,特別要注重公眾參與。聯盟成立后,將集合大家的力量,做好白海豚的保護工作。
近期,我市相關部門將主要制定保護的技術規范。例如,對船只和海上工程對白海豚的影響進行評估,制定技術規范,并向全國推廣。另外,明年計劃開發保護中華白海豚的公眾宣傳App,市民可以通過該平臺幫助研究單位進行拍照、采樣,做好白海豚觀測記錄,真正參與到白海豚的保護中來。
據介紹,我市建立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來,制定了總體規劃,建設和管理都有規范,并通過水質監測、生態環境監測及保護生物學生態學等科學研究,為制定合理保護措施提供了依據。
其次,我市多次開展增殖放流、投放人工魚礁、種植紅樹林、修復沙灘等措施,讓白海豚的餌料資源更有保障。通過海域海灣整治、設置禁漁區和禁漁期、嚴厲打擊非法采砂、高集海堤開口等,也讓白海豚的生存環境逐步得到修復。同時,加強保護區內的執法力度,減少白海豚受到的威脅。此外,相關部門開展科普宣教活動,提高公眾的海洋環保意識,提升市民保護白海豚的熱情。
【小資料】
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的旗艦物種,也是近岸海洋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具有重要的生態、科研和文化價值。據推測,全世界中華白海豚總數在6000頭左右,而我國是全球最重要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種群數量為4000至5000頭。廈門有60至100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