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公共藝術提升集美城市品位 走進一座城市,其城市雕塑、壁畫壁飾、園林綠化、建筑裝飾等往往留給人不可磨滅的“第一印象”。事實上,這些城市空間的公共藝術也承載著城市的文化內涵,被認為是城市精神與文化價值的符號。 “將城市公共藝術納入規劃建設軌道,通過自然而豐富的融入,詮釋集美的城市精神。”廈門理工學院副教授何原榮建議,集美可構建以華僑旗幟、學村風范、閩南傳統為主題的城市雕塑,將“集美十景”“新市民在集美”等元素融入城市壁畫;實施“城市閑置立面托管”計劃,將閑置圍墻按照高端、文化等含義打造成城市文化墻,并將其作為戶外媒體進行整合營銷。 集美大學音樂學院教師梁虹從自身專業角度建議,構建浸潤式集美音樂印象。具體而言,將公共空間的音箱隱藏起來,進而設置音樂背景,比如,在古民宅、大社古厝可播放早期的閩南歌曲、歌仔戲、高甲戲,讓游客充分浸潤于集美的文化中。 保護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集美文化基因 “中國第一僑鄉在集美。嘉庚故里必須把華僑旗幟扛起來!”昨天,在以“華僑文化與僑鄉僑資源保護”為主題的報告中,華僑大學教授、華僑文化研究學者許金頂認為,研究、保護和發展華僑文化,要跟僑鄉社會“鏈接”起來,而后者的重要陣地就是集美。 許金頂建議,集美應建立起僑鄉社會歷史文化數據庫,盡量完善資料資源并建成一個共享平臺。另一方面,在集美這個“天然的僑鄉博物館”基礎上,建立一座場館式的僑鄉博物館,把轄區內的宗祠、碑刻、僑批等僑文化資料逐一拍照展出,讓僑文化資源保護從碎片化保護,變成了“一盤棋”――由區政府統籌開發保護。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專家、廈門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集美大學教授及碩士生研究所導師楊廣敏就實施集美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強調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要“轉化創新”,建議建設集美文物資源地理信息系統GIS管理系統,開展集美優秀傳統文化影視精品和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生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為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這次,廈門理工學院副教授劉新華把目光投向公民層面,倡導集美以培育社區精神來推動提升人文環境。他建議將集美社區精神定位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以嘉庚精神為核心內容,來不斷提升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認同感及社區凝聚力。 |
相關閱讀:
- [ 12-07]廈門市團市委主辦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學習講座昨日舉辦
- [ 12-06]政協廈門市委員會:關于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的決議
- [ 12-06]廈門市政協十三屆五次常委會議召開 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
- [ 12-06]翔安新圩鎮濱溪公園廣場舉行文藝匯演 宣傳十九大精神
- [ 12-05]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 廈門市年底前99個新項目開工建設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