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嶺社區的老人們參觀書法展,豐富業余生活。
海西晨報訊(記者 彭怡郡 通訊員 王文)每周日上午,在親子國學班,家長和孩子們聚在一起分享國學理念,參與社會實踐;每個月有三次,在閩南語讀書角,銀發老人們圍坐著,拿著報紙談論身邊發生的大事……多樣的講課體系,是呂嶺社區書院的特色之一。
呂嶺社區書院打造多元化課堂,各個年齡段的居民都能在書院找到相宜的活動。這在豐富居民業余生活的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歸屬感。
形成“課堂+活動”模式
呂嶺社區書院開辦于2015年前后。遵循“4+2+1+X”課程體系,呂嶺社區設置了6個常設講堂、2個流動講堂、1個特色講堂或特色活動以及若干社區群眾性文化活動,形成“課堂+活動”模式。
6個常設講堂分別為黨課講堂、議事堂、銀發講堂、科普講堂、生活麻辣堂和青少年講堂。這些講堂涵蓋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黨史及法制教育,也有保健養生的科普知識,還有手動編織等技能培訓,幾乎每一天,書院內都有不同類型的講堂活動,大大豐富了居民生活。
銀發老人愛上了讀報
書院中最具特色的莫過于閩南語讀報角了,老人們每個月有三次集中在這里讀報。大到國家政策,小到社區垃圾分類,老奶奶們分享著自己的見解。陳毓芬是讀報角的負責人,她說,讀報角開拓了老年人的眼界,對他們的生活很有益處。
參與讀報的陳奶奶說,她在讀報角閱讀的內容,晚上回去就會和孫子分享。孫子很驚訝,覺得奶奶真時髦。陳奶奶特別自豪:“別以為老人只能窩在家里,折騰家務事,對于國家大事我們也有自己的見解。讀報角給了我們一個獲取外界故事的渠道,我們與年輕人之間多了共同話題。”
對于社區中的事務,老人們也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愛護環境方面,很多老人表示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如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狗主人遛狗時要及時清理糞便,遇到不文明行為時上前勸導等。
讓國學變得“平易近人”
社區書院中還有不少親子類課程,其中就包括了親子國學班。與搖頭晃腦背誦國學典籍不同,這里的親子國學班不以誦讀為主,而是找了專業老師每學期結合不同的主題,開展相關的課程及活動,讓國學“平易近人”。
上個學期,國學班開設了閩南文化課程,重點講解了廈門嘉庚文化精神。課堂上播放了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下了課還帶著孩子去陳嘉庚紀念館參觀,加深印象。
這學期,國學班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敬業、友善為出發點,讓孩子們結合自身學業,分享自己的故事。本周末,親子國學班還會組織孩子們到安兜城中村圖書館,送去社區和孩子們捐贈的圖書。“我們想讓孩子去圖書館做志愿服務,感受做志愿者的快樂。”社區書院成員吳秀珍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