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區遠程同步課堂讓偏遠地區和城區的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陳嘉新 攝
東南網12月19日(福建日報記者 楊珊珊)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而作為適應信息化社會而生的教育信息化,對于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培養創新人才具有深遠意義,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提到“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放眼廈門市,近年來,廈門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以信息化深化應用為導向,以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融合創新為核心,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以信息化促進教育均衡、提升教育質量。 開啟教學新時代 課堂上,告別了紛飛的粉筆灰,取代黑板的是一整面投影屏,老師通過講臺上的電腦操作演示講解知識點;臺下,每名學生桌上都有一個Pad,老師布置的測試題直接顯示在Pad上,學生作答提交后,在老師的電腦端直接形成準確率數據,方便老師對知識點重點講解…… 在廈門六中的課堂上發生的這一幕,正在廈門越來越多的校園里成為引人注目的風景線。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廈門校園中的傳統課堂正不斷地發生“變革”,廈門實驗小學、廈門實驗中學、同安區陽翟小學等校園中,Pad進校園、試點“翻轉課堂”、電子書包等教學改革正不斷探索著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度融合。 而這種變化,不僅僅體現在Pad等電子設備在課堂的亮相,在一些老師看來,智慧課堂還有助于有效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前,老師將預習提綱、作業等通過電子設備發送給學生,學生通過瀏覽全媒體教材、完成作業等形式,對部分知識提前了解消化;課堂上則由教師重點解析學生所不能理解的部分。 由是,形成學生主動思考、歸納總結、以練習助理解等一系列自主學習能力,老師也得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因材施教,機動設置課堂內容和講解方法,將有限的課堂時間高效利用。 對于廈門的學生來說,課堂上的內容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接受,還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登錄“廈門數字學校”,尋找有相應知識點的微課,加強學習。據介紹,目前廈門數字學校中擁有來自廈門125所學校老師上傳的共計2萬節微課。隨著數字學校資源的不斷豐富,將更加有利于形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模式。 |
相關閱讀:
- [ 12-15]翔安區聚焦教育事業發展 全力打造廈門東部教育新高地
- [ 12-12]前車之鑒警鐘長鳴 廈門嚴肅警示教育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 [ 12-11]集美區窗內小學開展德育教育主題演講
- [ 12-05]稅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在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