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教育均衡化 2013年底,在海拔近千米的同安高山村中的白交祠小學里,第一次飄來了城里的音樂老師的歌聲,白交祠小學的學生還能通過電子屏幕和城里老師問答、互動。此前,由于地理位置偏遠、教學力量薄弱、在校生逼近個位數,這所山里學校的學生們并沒有機會接觸音樂、美術等課程。從2013年底和地處城區的陽翟小學簽訂共建幫扶協議至今,依靠信息化手段,白交祠小學得以和遠在37公里外的城區優質校實現課堂“遠程同步互動”,共享優質的教學資源。 “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這是通過教育想要實現的夢想,而信息化教育正是可以依托用以打破教育空間限制、時間限制的有效手段。據悉,借助遠程同步互動課堂,同安區陽翟小學還與臺灣瑞芳小學合上了“跨越海峽的第一堂課”,之后還與臺北南湖小學等共享教育資源。 借助信息化手段,力促教育均衡,2013年以來,廈門逐步在公辦學校中建設“寬帶網絡校校通”,并在“校校通”全面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提升各學校和教學點的出口寬帶,實現“班班通”,城鎮學校班均出口帶寬不低于4M,農村學校班均出口帶寬不低于2M。“優質資源班班通”和“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得到全面推進,2015年,廈門初步建成高水準的新一代廈門教育城域網。2016年廈門市中小幼所有教師和初中生網絡學習空間開通率達100%,全省排名第一。 值得關注的還有,廈門打造了統一的“廈門市教學質量監控與提升平臺”。全市各校每學期的大考成績都會在該平臺上展現、統計,對于老師和管理者來說,平臺幫助分析得出學生的發展軌跡和學習瓶頸,還能夠觀察各學校的教學成效,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試卷分析和微課講解,甚至形成錯題本。 在此前廈門推出的《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的統領下,廈門教育信息化正步入快車道。據悉,到2018年,廈門市將建成百所智慧校園,全市公辦中小學都將基本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其中有20所示范校將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等在教學、科研中的全面應用。 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在不久前召開的2017年廈門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廈門市經信局總工程師童平平介紹說,廈門建設的積分入學網上申報平臺是信息化+教育的一個典型例子。 目前,廈門的積分入學申請已經納入i廈門平臺網絡平臺,實現平臺和公安、人社、工商等部門信息共享,進城務工人員上網報名后,系統就可以自動提取他們的暫住、務工、房產等信息,并計算出每個人的積分。如今,申請者不用再到處奔波打印證明,甚至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報名。 “光積分入學網上申報這一項,一年就可以節省綜合成本約3000萬元。”童平平說。 信息化+教育,不僅更加豐富了教學的形式和內涵,在教育管理體系提升上,也發揮了有效的作用。另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廈門啟用的目前全省唯一一個在網上進行教師職稱評審的系統。從申請職稱的個人申報、單位審核資料到信息匯總等環節,廈門的教師們都可以在網上進行,省去了搜集、打印、提交一大堆紙質材料的麻煩。 信息化還給廈門的學生們織就了一張安全網——每天,廈門全市學生因病缺課的情況都會被匯總到廈門市學校疾病監測預警網絡管理系統上,監測點校約7萬名學生的健康監測、數據錄入和信息反饋工作都在這里得到體現。據悉,廈門全市學校實行“天天報告”制度,即校醫必須每天通過這個監測系統上報因病缺課的學生信息,當同一個宿舍或同一個班級,一天有3例或連續3天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諸如發熱、皮疹等癥狀或有共同用餐、飲水史時,系統會自動觸發警報,從而對全市中小學生常見病、傳染病及慢性病起到有效的防控作用。 |
相關閱讀:
- [ 12-15]翔安區聚焦教育事業發展 全力打造廈門東部教育新高地
- [ 12-12]前車之鑒警鐘長鳴 廈門嚴肅警示教育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 [ 12-11]集美區窗內小學開展德育教育主題演講
- [ 12-05]稅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在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