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中樓最為出彩的一筆,卻是安在整座建筑之上的中式大歇山頂以及位于前方門廊頂上的小重檐四角攢尖式屋頂。它就像一個標志性的中式“大帽子”,扣在一座“西方身形”的建筑之上。而在海天堂構的建筑細部,更是有很多奇特的中西結合的折中主義創新:以混凝土來仿陶瓷、仿石、仿木,做出了很多傳統上需要石木材質才能做出的透雕花構件,然后裝飾在翼角、斗拱,甚至門楣、護欄等,中西雜糅中透出和諧的異樣之美。“是宮非宮勝似宮,亦殿非殿賽過殿;不中不洋不尋常,中西結合更耐看。”前人的描述足以見得這座建筑在鼓浪嶼是獨一無二的。吳永奇則用“佛跳墻”來形容這種難以歸類的混搭風格。 對于海天堂構將中國式屋頂蓋于西洋建筑之上,外人有不同的解讀。美國歸正教牧師畢腓力認為,因為華僑在海外遭受欺凌,所以在建房屋時將中國式屋頂蓋在西洋建筑之上,以此來舒暢飽受壓抑的心情。而建筑學者們卻認為,這是屋主對建筑的一種精神、心理以及實用及美觀上的選擇。 這座外觀既像中式建筑又像西式建筑的別墅中樓,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吳永奇說,上世紀70年代,有日本建筑學專家到鼓浪嶼來考察,看到這座建筑后,不知要把這一風格歸到哪種建筑門類。“說它是西方建筑,但中國建筑風格突出;把它劃為中式建筑,但建筑本身又有西式建筑的特征。最后,專家就將島上這一類建筑都劃歸為廈門裝飾風格。”吳永奇說,廈門裝飾風格后來也被學界采納,成為鼓浪嶼申遺的一個重要特色。 “西班牙的頭上”戴了頂“越南款的法國帽子”—— 黃榮遠堂:多元風格的融合典范 黃榮遠堂位于鼓浪嶼福建路32號,是一座三層高的主體建筑。建筑坐落在花崗巖砌筑帶石欄桿的高臺上,正立面入口處是高兩層的半圓形平面“出龜”柱廊,由四根仿塔斯干式巨柱支撐,十分壯觀。 “雖然是100多年前的老建筑,但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仍舊經久耐看。”吳永奇說,根據文史專家推算,這座建筑由晉江菲律賓華僑施光銘修建于上世紀初。 作為鼓浪嶼華僑花園洋房建筑的優秀代表之一,除了建筑本身的壯觀秀美外,黃榮遠堂的獨特性還在于其將西洋、中國,古典、現代等多元風格完美結合,堪稱典范。 “這幢別墅的一二層有許多大小廊柱,用整條花崗巖琢成,是典型的西班牙風格。然而,第三層房做成了鋸齒狀,并且有很多的折回,目的就是要讓房屋的天際線有縱深感,增強整座別墅的立體縱深效果。這種鋸齒形的改造是明顯的法國建筑風格。”在吳永奇的介紹中,這種多元結合變得生動起來。 原來,這座別墅后來由施家轉讓給了越南華僑黃仲訓,當時作為法國殖民地的越南在建筑風格上受到法國影響。黃仲訓在接手這座別墅后,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將兩層的別墅加蓋了第三層,打破了別墅原本的橢圓扇形造型,并在第三層的右手邊上建起了一座越南風格明顯的小涼亭。于是,建筑便呈現出“西班牙的頭上”戴了頂“越南款的法國帽子”的特色。 “黃仲訓在越南是房地產商,他開的公司就叫黃榮遠地產公司,因為每個家族在當時都會有一個堂號,并且他的公司曾在這里辦公了一段時間,索性這座別墅就被叫作了黃榮遠堂。”吳永奇說。 建筑的南面是寬敞的庭院,院內是中西合璧的園林。黃仲訓請人在庭院中央,挖出中軸對稱、具有西方園林特征的雙圓形嵌套形式的水池,與主體建筑軸線相對,水池正中放置了中國傳統造園中常用的太湖石,位于院門與主體建筑之間,屬于中國傳統園林造景手法。庭院的西側是人工堆砌的中式云墻假山,假山上建有休憩觀景的兩亭一榭,高地錯落,曲徑相通。 “庭院中挖出的‘凹坑’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凹坑,它的護欄全部都是西式風格,但在西式風格當中還有很多中國元素。站在高處看這個凹坑呈銀錠形,被稱作是聚寶盆。這個‘聚寶盆’的方形水池中蓄上水,里面會養上錦鯉,寓意財源滾滾、錦上添花。”在吳永奇看來,庭院的巧妙設計,正是用西方的建筑構件來表達中國傳統的周易文化思想。 今年8月15日,我國首個國家級綜合性唱片主題博物館——中國唱片博物館正式在黃榮遠堂開館,這座百年建筑被賦予了新的生機和使命。 |
相關閱讀:
- [ 12-18]《敦煌不了情》的導演想到鼓浪嶼拍兩岸題材的文藝片
- [ 12-15]申報“國際安全社區” 鼓浪嶼將迎“大考”
- [ 12-13]11月廈門城市綜合管理考評 三區整改率100%鼓浪嶼成績搶眼
- [ 12-11]又獲殊榮 鼓浪嶼近現代建筑群入選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 [ 12-06]昨日是國際志愿者日 志愿紅成鼓浪嶼最美風景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