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償失”后的無悔堅守 褚家園:活態傳承的老建筑樣本 冬日的褚家園別院并不顯得寂寥。庭院里草木依舊郁郁蔥蔥;三層的小洋樓籠罩在陽光里格外精致挺拔;和煦的暖風中,不時飄來陣陣咖啡香…… 鼓浪嶼中華路15號,是褚家園的所在地。上世紀30年代初,褚家園的主樓建成,之后,菲律賓歸僑褚氏家族買下了這幢建筑,并陸續購置了旁邊的院落。如今,這里修舊如舊,被改造成咖啡館,由男主人謝綿聰和兒子謝立達管理,褚氏正是謝綿聰妻子的娘家。 如果說,最初的褚家園是祖輩們下南洋奮斗拼搏之后,落葉歸根回到鼓浪嶼的一處置業,那么現在的褚家園更像是承載了幾代人記憶、寄托了新一輩人夢想的起航點。 2006年,為了讓褚家園恢復往日的生機,謝綿聰和兒子謝立達開始了對褚家園的修繕。那時候,褚家園的建筑結構雖然保存完整,但一些細節裝飾曾遭到破壞,更重要的是當年的雕花等手藝早已失傳。 “修舊如舊,最大程度地恢復原貌。”抱著這樣的想法,謝家父子開啟了一段長期、艱苦的“修復戰”。面對失傳已久的裝飾技藝,謝立達沒有死心,他從惠安請了一批手藝較好的工人,讓他們照著老照片一邊摸索、一邊一點一點修復;有人曾經提出要以每年180萬元的租金,租下褚家園經營家庭旅館并幫助修繕。可是,想到老房子的格局會被破壞,謝家父子最終謝絕了出租的提議…… 2008年,褚家園最終修復完成,這個耗時兩年的工程,投入超過了300萬元,在當年足可在廈門購買4套房產。因此,這個修復的行為也被一些人稱為“得不償失”。 “我們也想過將房子改造成餐館,可以掙更多錢,但是煙火氣太足的餐館對老建筑的保護不利。”在謝綿聰父子看來,有文化的咖啡館才是鼓浪嶼該有的樣子,保護和傳承將讓人看到更美麗的鼓浪嶼。 在鼓浪嶼管委會副主任張順彬的眼中,申遺成功后,活態傳承鼓浪嶼的歷史文化將是一個更為深遠而重要的課題,而這其中,作為鼓浪嶼歷史文化重要載體的老建筑的保護利用必不可少。面對商潮不為所動,這樣的“固執”,就源自那份對故鄉歷史文化保護的執著與對記憶中美好家園的堅守。 |
相關閱讀:
- [ 12-18]《敦煌不了情》的導演想到鼓浪嶼拍兩岸題材的文藝片
- [ 12-15]申報“國際安全社區” 鼓浪嶼將迎“大考”
- [ 12-13]11月廈門城市綜合管理考評 三區整改率100%鼓浪嶼成績搶眼
- [ 12-11]又獲殊榮 鼓浪嶼近現代建筑群入選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 [ 12-06]昨日是國際志愿者日 志愿紅成鼓浪嶼最美風景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