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富在平和的柚子園里調研。(受訪者供圖) 廈門日報訊 (記者林露虹)一個研究大數據的計算機系教授,最近頻繁奔波于田間地頭。別驚訝,在故事主人公廈門大學教授張德富看來,來自田間地頭的數據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蘊含了無限的價值。 張德富于去年啟動了“我知盤中餐”項目,他的想法是:一端連接農戶,一端連接超市、餐館等需求方,讓“菜園子”直通“菜盤子”,幫助農戶增加銷量的同時,收集相關大數據,進而做大數據挖掘分析,提前作出預判,減少盲目跟風種植。截至目前,已有200多家供應商、30多家餐館接入該平臺。 推動大數據集聚 打通“菜園子”到“菜盤子”鏈條 搭建農餐對接平臺的想法,源自一個電話。一天,張德富接到湖南老家堂哥的求助:家里種的十多畝芋頭和百合賣不動,再不想想辦法就全爛在地里了。張德富當即聯系車輛把貨拉到廈門,幾經波折,總算把貨賣了出去。 “這事也給了我一個啟發,農民對消費者完全是不了解的。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是什么,農產品賣給誰,如何保證食品安全等等,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用大數據來解決。”張德富說,大數據的魅力在于“整合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搭建對接平臺不僅有助于幫農民打開銷路,同時也為農業大數據的研究做數據支撐,從而用大數據精準指導農民種田。 于是,一個名為“我知盤中餐”的公司成立了。公司設在軟件園一期,平臺采用的技術也基本是張德富的科研成果轉化。按張德富的計劃,從菜園子到菜盤子的過程,對應了供應商、餐館、物流、消費者、運營等多個環節的大數據。“簡而言之,就是把生產到運輸,再到消費的鏈條打通,將所有的大數據都聚集到平臺。” 當然,做大數據,樣本數要足夠多,數據量要足夠大。對于一家初創公司,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用戶和大數據顯然難度不小。對此,張德富的做法是抓取一些大型互聯網平臺的信息做研究,“在此基礎上,隨著平臺數據的不斷增多,算法和模型將不斷迭代改進,數據分析也會愈加精準。” |
相關閱讀:
- [ 09-16]廈門首富的“菜園子”又將添新菜 預計今年底與廣大市民見面
- [ 09-08]綠色菜園子"搬進"廈洽會 各展館絞盡腦汁吸引眼球
- [ 11-16]一把菠菜的"上市"流通 從菜園子到菜籃子身價漲2倍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