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 (記者 匡惟 通訊員 羅超王思佳)80年崢嶸歲月,80年薪火相傳。1937年8月,在愛國華僑胡文虎捐資下,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立,原名“福建省立醫院”。87名醫護人員,50張床位,開啟了懸壸濟世、救死扶傷之路。 近日,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櫛風沐雨,八十載守護健康;砥礪奮進,新時代再創輝煌”建院80周年醫院管理高峰論壇。會上,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姜杰表示,80年來,第一醫院的名字始終與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緊密聯系在一起,一代又一代“一院人”共同踐行了“仁心仁術,至誠至善”的院訓,詮釋了擔當、勤奮、德技雙馨的“一院人”的精神。 【醫療集群】 積極與國際接軌 80年前,福州吉祥山成立了“福建省立醫院”,幾經輾轉和搬遷,在廈門落地生根,成為現在的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前身。第一醫院創建時,只有50張床位、87名員工。80年來歷經12位院長嘔心瀝血,一代代“一院人”勵精圖治,如今共有3500張床位、4100余名員工,成為擁有2家內設專科醫院、5家分院、2家護理院、6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醫療集群,門急診量位居全省前列。醫院擁有兒科、臨床護理2個國家重點專科。先后有陳煥章、尤元璋、王占祥、楊叔禹、裴新亞、吳華、姜杰7人獲得中國醫師獎,擁有17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0余位中華醫學會國家級各專業委員會委員專家。目前,第一醫院共有2138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676名博士、碩士,斬獲7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發表600多篇SCI論文。 醫院的快速發展對醫院管理提出新的挑戰。第一醫院不斷創新醫院管理,1995年以全省地市醫院最高分晉升三級乙等綜合醫院,2007年2月以優異成績晉升為“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為持續提高醫療質量,第一醫院積極與國際接軌,2015年9月,成為福建省首家通過國際JCI學術醫學中心論證的醫院;2017年8月,福建省首家通過HIMSS EMRAM七級評審,成全國首家“雙料”通過國際JCI認證和HIMSS七級評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建立了國際高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和信息化體系。 【醫療服務】 許多技術開地區之先河 80來年,為了能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一院人不斷開展新技術、新業務,許多技術開地區之先河。二十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醫院建成手術室,X光機等設備投入使用。內科開展肝臟穿刺術、心包穿刺術、小腦池穿刺術等當時較先進技術。外科開展肺葉切除、輸卵管結扎、腰椎間盤突出、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分離等系列疑難手術。 20世紀70年代,醫院創建了閩南地區唯一的皮膚科醫學真菌室。1972年,外科燒傷搶救小組首次采用異種皮覆蓋創面的方法成功搶救13位特重燒傷患者,此項技術獲得1978年省政府科技成果獎。1976年,鄭秀木醫生成功實施閩南地區首例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分離術。 20世紀八九十年代,B超、胃腸鏡、高壓氧艙、鈷60治療機、1250X光機等設備投入使用,承擔著全市90%以上的急癥搶救工作,開展了第一例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根治法樂氏四聯癥、五聯癥,第一例經皮導管射頻消融術、二尖瓣置換術、關節置換術,發現我國首例“波氏假性霉樣真菌致肉芽腫”等。 進入21世紀,第一醫院醫學技術發展呈騰飛之勢,在本地區乃至全國范圍內拿下多個“第一”:2004年成功完成福建省首例親屬活體肝臟移植,2007年開展國內首例腦積水后巨顱畸形顱腔重建手術,2014年完成省內首例院內患者心臟捐獻的心臟移植手術2016年12月全省首例無需人工心肺機輔助的雙肺移植手術獲得成功…… |
相關閱讀:
- [ 11-28]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通過多項國際醫療認證
- [ 08-29]順利通過HIMSS七級評審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系全省首家
- [ 08-29]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通過全球最全面、最嚴評審
- [ 08-18]第一醫院鼓浪嶼醫院 獲評全國衛計系統先進集體
- [ 07-19]第一醫院“飛針護士” 扎針絕技又快又準頻獲點贊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