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長途汽車站公共廁所具有嘉庚風格。(本報記者林桂楨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桂楨 應潔 通訊員吳朝輝)走進嘉庚風格的公廁,耳畔響起悠揚的閩南歌曲,精美的圖畫映入眼簾……在集美,公共廁所也可以令人賞心悅目。2010年起,集美區積極開展“廁所革命”,在推動公廁建設項目的同時,也注重融入人文內涵、加強養護管理,讓公共廁所成為集美惠民工程的一大亮點。
截至目前,集美區累計新建、改造公廁286座,包括公園公廁50座,農村公廁157座,城區公廁79座。其中,2017年新建、改造60座城鎮公廁,包括土建公廁52座,鋼構環保公廁8座。
昨日,記者跟隨集美區環衛處工作人員實地走訪了幾座公廁,了解該區“廁所革命”開展情況。
現在公廁數量已達到“省標”
全區共新建、改造公廁286座,這是什么概念呢?一般而言,公共廁所的數量與當地人口密度成正比。
據了解,集美區現實有人口約94萬(其中常住人口約65萬),根據“城區每萬人有3~4座公廁,所有城市、縣城步行10~15分鐘就能找到一座簡易廁所、步行25分鐘左右就能找到一座標準公廁”的福建省公廁建設要求,該區約需282座至376座公廁。現有的286座已達到“省標”。
目前集美區公廁分為土建公廁和鋼結構環保公廁兩種,土建公廁按國家《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之獨立式公共廁所二類標準進行設計;鋼構環保公廁按國家《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之活動式公共廁所標準進行設計。每座公廁配備一名管理人員,實行16小時或24小時保潔、管理。
在不少村改居社區或村莊,如果外來務工人口密集,或遇到民俗節日,對公廁的需求就直線上升。近年來,集美區在農村公廁建設和改造上下功夫。“目前,已基本實現平均每個村莊配備1~2個公廁。”集美區環衛處工作人員說。
公廁外形統一融入嘉庚風格
紅磚頭、斜屋面,屋頂或是嘉庚風格琉璃瓦鋪就,或似燕尾脊般兩端高高翹起……昨日記者走訪集美長途汽車站公共廁所,杏濱街道錦園一組、七組、八組公廁等集美區轄內公廁發現,無論是鋼構環保公廁,還是土建公廁,都帶有濃濃的嘉庚建筑氣息。
“全區所有廁所都統一規劃建設為嘉庚風格。”集美區環衛處工作人員介紹,由于成本、用地面積等限制,公廁暫時無法做到與嘉庚建筑一模一樣,但盡量與其靠攏,讓公共廁所有機地融入周邊的建筑群和整體環境中。
不少公共廁所內部還注重文化氛圍布置。在錦園八組和七組公廁,一進門就聽到了動人的閩南歌曲,衛生間的墻上還掛有花草、閩南村莊、沙灘景色等圖畫,營造出充滿閩南風情的溫馨氛圍。
公廁內部設施注重人文關懷
作為城市有機組成部分的公共廁所,其衛生狀況、管理水平往往代表著一方水土的“臉面”;其內部設施對弱勢群體、特殊群體的關懷,更是體現著一座城市的人文內涵。
記者注意到,無論在城區還是農村,集美區的公廁都配備無障礙衛生間。作為專門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障人士建造的如廁場所,無障礙衛生間內的馬桶位置較低,馬桶和洗手池旁均設置了扶手。在錦園八組公廁,無障礙坐便器旁還安裝了警報系統,老人、殘障人士若感覺不適或發生意外,可立即按下警報按鈕呼叫工作人員。
貼心的是,集美區近期新建公廁的女衛生間內都設有母嬰護理臺,為攜帶孩子的媽媽提供方便。在男衛生間內,也都有專門為小男孩設置的低位小便器……這些細微的人文關懷,讓城市越發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