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創新共謀共促協同發展全域聯動 創新建立“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市旅發委建立了政府主管部門服務引導,龍頭企業、園區和行業協會引領發展,各區落地推進的“三位一體”工作機制。通過與各部門聯手,共同搜集項目、共同制定標準、共同布局發展、共同制定政策,最終在各“旅游+”領域形成一批示范建設項目。 推進“五個一批”項目生成機制。通過“謀劃一批、落地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的項目滾動推進機制,市旅發委推動全市重點旅游項目和7個“旅游+”三年行動計劃126個重點項目的生成、落地和投入運營,不斷鞏固拓展旅游項目,擴大旅游有效投資。同時,探討構建市、區、鎮財政、產業基金、銀行貸款等多元化投入機制。 提升品質 補齊短板公共服務全域優化 走進位于同安區麗田園景區的旅游廁所,耳邊傳來陣陣悅耳的音樂,推開廁所的門,可見到不一樣的“小清新”;廁所墻上的壁畫、翠綠的吊蘭以及干凈的置物架,還為滿足帶小孩游客的需求設置了兒童便器、掛衣鉤、安全座椅……點點細節無不讓游客感到溫馨。在廈門持續掀起的旅游“廁所革命”,取得了顯著成績。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和改建旅游廁所140座,超額完成省下達指標10%。率先在全省制定《廈門市旅游廁所建設獎勵辦法》,被國家旅游局作為樣板向全國推廣。廈門旅游廁所“高效節水、低碳排放、生態循環”的創新科技運用受到社會一致點贊。“廈門全域旅游”APP納入廁所定位系統,匯集全市900個公廁,讓游客“搜得到、找得到”。 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的旅游全域化建設,充分考慮市民和游客的實際需求和便利性;開通景區直通車,設立旅游大巴接駁點……我市旅游集散體系也正不斷健全,推進功能完善、層次分明的“一核五區多網點、線上線下全覆蓋”旅游集散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市旅發委牽頭,與市發改委、規劃委、財政局等部門,共同籌劃建設“一核”(即廈門旅游集散服務中心總部項目),加快推進“五區”(即思明、湖里、海滄、同安、翔安)旅游集散中心建設。此外,旅游標識系統不斷完善,針對道路及景區內部旅游標識系統設置標準不統一、不規范問題,按照國際化標準進行整體規劃。 產業融合放大“旅游+”耦合效應全域共贏 “逛醬園、聞醬香、品非遺文化、還能學做醬。”日前,來自浙江義烏的游客金先生在古龍醬文化園深切感受到廈門工業與旅游業融合帶來的成效。這個擁有59999個傳統醬缸的亞洲最大傳統醬油釀造曬場成為廈門的熱門景點,并打造了全省首個食品安全示范教育基地。 古龍醬文化園將食品工業與旅游相結合,正是廈門實施“旅游+”跨界融合行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我市按照“全域旅游·跨界融合”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城旅一體、行業互通”融合發展機制,將旅游發展作為城市發展的硬實力,通過聯動挖潛、空間融合、業態互動,著力推動“旅游+會展”、“旅游+郵輪”、“旅游+鄉村”、“旅游+工業”、“旅游+商貿”、“旅游+文創”、“旅游+康體”等七個“旅游+”。除此之外,為解決廈門土地緊缺的實際問題,市旅發委拓展“上山下海”的空間和旅游增量發展思路,從空間布局入手,挖掘資源,找準短板,策劃項目,謀求增量。目前已出臺了《鄉村旅游三年行動計劃》、《郵輪旅游三年行動計劃》等,實現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共融共贏,讓相關行業的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和產品,形成新的增長極。 如今,“先到廈門游,再乘郵輪游”已成為廈門旅游新特色。我市同樣注重培育和規范新業態發展,郵輪、游艇、帆船、房車、自駕車、民宿、綠道騎游等特色旅游新業態發展迅速。2017年,廈門港共接待國際郵輪77艘次,郵輪旅客吞吐量162900人次。同時,積極調研爭取在廈率先開展游艇租賃試點工作。 |
相關閱讀:
- [ 01-05]廈門市去年旅游收入突破千億大關
- [ 01-05]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創新港口旅游發展模式 實現質的飛躍
- [ 01-02]廈門地鐵1號線開通后“地鐵游”成元旦旅游新寵
- [ 01-02]廈門市2017年旅游總收入突破千億大關 增長19.8%
- [ 12-30]廈門濱海旅游浪漫線二期開建 明年年底將建成
- [ 12-29]市旅游質監所發布元旦小長假提示 參團旅游要認清企業資質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