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籌劃手繪地圖 2010年,鄭一鳴大學畢業了。作為一個大嶝人,他覺得大嶝缺少一份充滿溫度的手繪地圖。于是,他和表哥鄭奇聊起了繪制地圖的想法。 回憶起初衷,鄭一鳴說,當時百度和高德等手機地圖軟件對大嶝島的區位定位還不是很清楚,“我們就想自己畫一版旅游地圖”。做框架、踩點、拍照、走訪“本地通”……接下來的每個周末和節假日,兄弟倆都沒閑著,他們分頭行動,一個負責文字收集,一個騎著摩托車走街串巷,并沿途拍照存底。“我把大嶝每一個標志性的地方都拍照存底了,然后自費請美工畫圖。”鄭奇說,自己本身從事游戲軟件行業,對于制圖流程有一定的了解。 2011年5月,他們準備了數月的首版手繪地圖《大嶝走透透》終于問世了———地圖采用黃色牛皮紙質地,長約75厘米,寬50厘米,簡單而復古。“首版地圖當時印了1500份,一份成本約3.5元,所有費用都是我們自掏腰包。” 政府前來助力支持 首版手繪地圖制作完成后,鄭奇和鄭一鳴將其免費贈送給游客,雖然地圖印得不多,但也讓不少游客記住了大嶝。“后來,地圖慢慢得到了政府關注,政府鼓勵我們制作第二版手繪地圖。” 這樣的消息讓兄弟倆很是欣喜,這次,他們更加用心。“大概是去年5月份,第二版手繪地圖《旅游在大嶝》印刷完成。”相較于首版,第二版手繪地圖更加精致。 鄭奇說,此次他們拉來了老鄉———會畫圖的“90后”謝超偉。白天,謝超偉和團隊商討地圖結構布局,晚上拿起畫筆,通宵達旦地畫。 “首版地圖畢竟是第一次做,有些粗糙,第二次就不能含糊了。”鄭奇說,在丈量大嶝島的任務上,他也有了新搭檔———老鄉江曉,他們踏遍了大嶝每一寸土地,對每個建筑物、景點進行盡量精準的定位;他們訪問當地居民、電瓶車司機和文史專家,用筆觸記錄下大嶝的點點滴滴。 地圖承載著情感記憶 “小時候我們經常聽老人們講古,關于金門縣政府的文書樓、九架古厝等,這些情感記憶也都反映在這張手繪地圖上。”鄭奇說,每次看它,就會想起兒時村中的老人講起的故事。 細看手繪地圖上的文字,不同于嚴謹風格的說明文字,更多的是這群小伙記憶中大嶝的點點滴滴。“有些地方畫上去之前還不是景點,網上都找不到文字資料,我們就到處請教老人和民俗專家,地圖上的文字都是自己寫的。”鄭一鳴說,他希望游客能拿著這份描繪著當地風物的特色地圖,循著圖上的標識,在陌生的景物中探尋富有文化氣息的景點。 |
相關閱讀:
- [ 01-05]翔安大嶝北門社區書院打造“創新+共享”的書院發展新模式
- [ 12-24]翔安大嶝一水井被人填上泥土 渴了農田愁煞農民
- [ 10-20]氣溫偏高致使生長緩慢 翔安大嶝頭水紫菜將推遲上市
- [ 07-24]廈門翔安大嶝街道“四統”模式破解村民住房難
- [ 04-24]電影《紅紐扣》文化尋根之旅在廈門翔安大嶝舉行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