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記者白麗)最近一段時間,不僅在廈門,全國很多地區都出現了流感高發。為什么感冒會變得“流行”?中醫怎么看待流感?本期,我們請來三位中醫界人士,談談他們眼中的“流感”。 寒上加濕疫邪侵襲 湖里瑞來春中醫門診部臺灣老中醫林坤岳:流感屬中醫疫病范疇,又稱為“時行感冒”或“重傷風”,流行性感冒不同于“風寒”“風熱”感冒,流行性感冒主要是指具有傳染性的時行疫邪病毒侵襲人體而致病,有廣泛的傳染性,起病急驟且伴有全身癥狀,如:高熱(通常39攝氏度以上)、頭痛、寒顫、全身肌肉疼痛、乏力等癥狀,且持續時間可達1周以上。 他說,自去年12月以來,氣溫漸降,正是人體最易感受外來寒氣的時令,而廈門四面環海,濕氣偏盛,恰逢氣候影響,可謂寒上加濕;脾胃是人體運化水濕的樞紐,若素體脾虛,加上外在風寒影響,則容易在感染風寒的基礎上并發消化系統相關的癥狀,諸如嘔吐﹑腹瀉等癥狀。 應對 培養體內正氣 不怕流感上身 他說,流感雖傳染性強,但也并非不可預防,中醫里《內經》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只要民眾注意好日常保健,建立正確的冬季養生觀念,培養體內正氣,流感之邪也就難以入侵,自然也就不怕流感上身。 冷中藏熱“冬溫”易發 廈門妙醫館中醫師呂方舟:根據中醫五運六氣學說,此時正處“六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是少陰君火。少陰君火在泉,即這時節的氣候,不同于往年一冷到底,而是“冷中藏熱”,是為暖冬,多發“冬溫”病。 冬至之后至今,確實全國各地流感大爆發,患者大都以感冒、惡寒、發熱、咽痛等為主要癥狀,基本病機初期以寒包火為主,之后迅速出現熱化證,此外由于廈門地處海邊濕氣較重,百姓飲食又多進食肥厚食物,進一步加重痰濕內生的情況,因此風寒變濕熱的情況也很常見。 根據臨床觀察,本次流感,誘因往往為受涼,氣溫忽冷忽熱,許多人會出現衣著不和而感受寒邪,遂至發病。發病之后隨著體內的濕熱存在,內熱情況出現,以高燒、咽喉疼痛為主要表現,老年體質虛弱者則可能以疲勞、低熱纏綿為主要癥狀。 |
相關閱讀:
- [ 01-11]國家衛計委發布流感診療方案:中藥治療納入其中
- [ 01-11]為何今年流感最兇猛
- [ 01-11]福州流感流行水平仍處于可控范圍 市疾控中心開出遠離流感“六味藥”
- [ 01-11]榕流感流行水平處可控范圍 遠離流感做好這6點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