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間到舌尖” 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在翔安區馬巷鎮的如意情白金針菇自動化生產車間里,一個個裝滿金針菇的菌瓶在全自動化生產線上和工人們手中有條不紊地來回傳遞著。一個1400ml的菌瓶從原料攪拌開始,經歷了裝瓶、滅菌、接種、培育、燒菌、出菇等一系列流程后,在全智能化設備的精準控制下,30多天后,每個菌瓶能收成400多克金針菇。在這個全國最大的金針菇生產基地內,每天有超過20萬瓶金針菇銷往全國各地。 食用菌工業化培養,僅僅是如意情集團產業版圖的冰山一角。這家成立24年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已建立起蔬菜種苗工廠化生產、新特優果蔬種植與加工、食用菌工業化培養、生鮮凈菜配送、大型商超品牌專柜銷售和智慧型農業科普觀光生態園等從“田間到舌尖”的全產業鏈,成功構建了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憑借旗下的蔬菜種苗、凈菜、冷凍干燥果蔬、腌制果蔬、金針菇、梅子、調理食品、如意葵酒等八大類百余個品種,如意情也成為消費者熟知并認可的農業品牌。 掛上“身份檔案” 實現全程質量管控 如意情的成功,是廈門在打造農業品牌方面極具代表性的一個成功案例。在元初、大潤發、天虹等超市的生鮮蔬菜貨架上挑選一包蔬菜,用手機掃一掃蔬菜外包裝上的二維碼,它們的“身份檔案”便一目了然――從播種開始,農產品在施肥、打藥、灌溉、采收、農殘檢測、銷售過程中的信息被全程記錄在案,短短一兩分鐘,消費者便掌握了農產品的所有“身份”信息。以先進信息技術為手段,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數字化管理,將農業投入品使用、農產品生產記錄、農產品銷售和農產品監管等各個環節全部納入系統平臺,并引入產地合格證明和企業誠信等級評定機制,實現對種植業產品從生產源頭到產品上市前的全程質量管理控制,這就是我市農業部門正在全力打造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為快速擴大廈門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的覆蓋面,近年來,我市還將“三品一標”獲證企業和省、市兩級龍頭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全部納入了追溯系統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3家企業與合作社開通了可追溯系統。上市農產品有標識、問題農產品可溯源、產品流向可追蹤、質量信息可查詢,不僅有利于政府部門展開監管,使農產品監管工作從終端管控轉變為源頭治理,更讓消費者真正能夠“買得明白,吃得放心”,從結果來看,這也與廈門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目標形成了充分統一。 農業標準化生產不僅是現代農業的成功基石,更是從源頭上遏制“餐桌污染”的一劑良方。為推進全市農業標準化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廈門設立專項扶持資金,不斷出臺惠農政策,持續推進農業基礎設施、“三品一標”基地和農業“五新”成果應用示范點等農業標準化工程建設。 【數據】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44家 截至目前,廈門市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4家,其中市級龍頭企業44家,含省級32家,國家級12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12個,福建省著名商標27個,福建省企業知名字號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市級以上示范社73家,其中含省級24家,國家級4家。合作社獲得福建省著名商標8個。 “三品一標”認證產品 76個 全市共有“三品一標”認證產品76個,其中種植業產品74個,畜牧類2個。76個產品中,無公害農產品47個,綠色食品27個,有機食品2個。其中:同安區“三品一標”產品共26個,無公害農產品18個,綠色食品6個,有機食品2個;翔安區“三品一標”產品共27個,無公害農產品15個,綠色食品12個;集美區“三品一標”產品共19個,無公害農產品12個,綠色食品7個;海滄區無公害農產品2個;思明區與湖里區綠色食品各1個。 |
相關閱讀:
- [ 12-05]楊桃長在樹干上且碩果累累 市民驚奇專家稱正常
- [ 10-03]廈門人才政策紅利凸顯 創新創業平臺效應顯現碩果累累
- [ 09-09]投洽會首日廈門團碩果累累 現場共簽約23個項目
- [ 05-24]集美:人文氣息濃厚 文藝碩果累累
- [ 08-18]廈門建行:跨境人民幣業務碩果累累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