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13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劉瑋)13日,主題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海西工業和互聯網深度融合”的第十三屆中國工業論壇海西分論壇在廈門舉辦。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領導,福建省廈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江西省鷹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江西省贛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領導以及企業代表300多人出席了此次大會。
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路耀華致開幕詞。路耀華表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的質量優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推動高質量發展,核心是創新。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出席論壇并作主旨演講。李毅中指出,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要把握當前社會主要矛盾,解決工業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工業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聚焦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來,堅持問題導向,全面領會掌握經濟工作要點,各地區、行業、企業要結合實際,找準工作切入點,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實現制造強國網絡強國要抓住智能制造這個主攻方向和關鍵環節。借鑒德國、美國經驗,從國情出發、并蓄兼收;“政產學研用”相結合,圍繞智能制造協力攻關;智能制造要從打造生產線、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做起;構建工業互聯網要從企業做起,逐步提升。加快增長動力轉換,全面提升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水平,無疑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的主戰場。當前,海峽西岸城市群的中心經濟區均處于工業化高速發展階段,制造業發展迅速,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必將大有作為。
廈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李建明出席論壇并致辭,李建明表示,廈門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工作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全市工業經濟穩中向好,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效果顯著。廈門緊密結合海峽西岸經濟區,著力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培育網絡化生產新模式。
國家統計局原局長、著名經濟學家、福建省工業互聯網產業協會會長邱曉華發表書面演講,邱曉華表示,綜合對2018年發展環境的分析,新的一年中國經濟總的發展態勢:經濟增速穩中趨緩,通脹溫和回升,地產投資緩降,匯市總體平穩。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需要聚焦主要矛盾、突出重點、優化結構,防范和處置重大風險,完善長效機制、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需要提高有效性,增強靈活性,創造企業更好的發展環境,促進經濟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打造開放新格局,努力挖掘新的紅利,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形成新的產業體系,開創新的發展局面。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辛勇飛指出,工業互聯網源自互聯網發展與新工業革命的歷史性交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序幕開啟,工業互聯網成為大國競爭新熱點。因此,我們要順應發展大勢,把握國家部署,發展重點領域,建設推廣工業互聯網平臺,依托產業聯盟,落地工業互聯網,加快傳統產業升級。
江西省鷹潭市銅產業局、鷹潭高新區副局長蘇鵬程表示,鷹潭市在業內提出了移動物聯網的概念,并把移動物聯網技術應用作為鷹潭打造智慧新城的主要手段,把移動物聯網產業作為鷹潭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的主要抓手。鷹潭市頂層設計移動物聯網產業,優化物聯網產業發展環境,移動物聯網產業發展態勢喜人,未來將繼續把握政策機遇、定位目標,搶抓移動物聯網的發展先機。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朱孟楠深刻解釋了智能制造的內涵,指出,智能制造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有機融合;是以智能工廠為載體,全面深度互聯;是以客戶端到生產端信息數據流為核心驅動;是以互聯網驅動的新型產業制造模式。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應發揮比較優勢,提升制造附加值;發揮互聯網與大數據的平臺整合能力。
集美大學計算機工程學院原副院長鄂大偉以《終極算法》《智能浪潮》兩本書引入話題,分析人工智能時代的戰略態勢: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迅速發展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我國發展人工智能具有良好基礎;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將實現重大突破,人工智能將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
作為海西工業和互聯網深度融合的典型企業代表,廈門鼎呱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達順與大家分享了“U魚停車”的智慧車生活:運用先進的技術建立優秀的停車信息化系統,建立互聯網“車生活”云平臺產業鏈;通過大數據分析,科學發掘城市交通問題,致力于提高城市停車管理水平、停車場利用率及停車效率,以緩解城市停車難問題,最終打造互聯網“車生活”云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