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臥東溪的渡水汀步。
慢行系統成為市民休閑好去處。
同安慢行系統風景如畫。
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耀東 通訊員 余雪燕陳嘉新)16日,同安東西溪慢行系統二期的石板路鋪設全部完成。作為慢行系統中“最特別的一段”,這條建在溪床上、古城墻下的親水步道在完成綠化施工后,預計將在春節前完工,成為同安市民休閑戲水和觸摸歷史的新去處。
親水步道完工后,同安東西溪慢行系統二期項目將全部完工。此前,慢行系統三期已于上個月基本完工。這條最受同安市民歡迎的沿溪休閑景觀帶,從6.5公里延伸到近20公里,不斷刷新同安老城的顏值和宜居度。值得一提的是,同安區還在謀劃將其向西溪上游進一步延伸。
漫步東西溪觸摸古城墻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慢行系統二期項目建設現場。在東溪東橋與南門橋段北岸,溪床上原本泥土裸露的地方已經鋪上了石板,三個向外延伸的親水平臺也已基本完工,整條親水步道已經顯露雛形。
代建方告訴記者,目前該項目的石板鋪設已全部完成,剩余綠化施工將在春節前完工。
作為對一期項目的完善和提升,慢行系統二期項目一直備受期待。與一期項目不同的是,二期項目把步道建到了溪床上,市民彎腰即可與東西溪親密接觸。
更為重要的是,親水步道就建在同安古城墻下。《同安文物大觀》里記載,同安古城墻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始建時周長約2544米,高3.8米,共設有5個城門。經戰火紛飛朝代更替,目前僅存東門至南門沿溪而建的東南段城墻,長約450米。
也因此,親水步道的建設頗費心思,步道所用的石板主要是通過從民間收集而來的老舊石條,意圖營造出更加濃厚的歷史感。
實際上,在慢行系統的建設中融入歷史元素,是同安慢行系統的一大特色。沿著慢行系統,銅魚池、金車石刻、孔廟、古牌坊、龍門樓、龍虎宮、梅山寺、梵天寺等分列其間,讓人仿佛看到了古城同安一段段鮮活的歷史脈絡。
西溪方向或延伸至同安大道
慢行系統三期工程也于上月基本完工。該工程是同安主城區慢行系統6.5公里示范段的延伸,全長12.8公里,包括向西溪方向延伸的3.8公里及向東溪方向延伸的9公里。
結合生態水系建設,慢行系統三期進一步突出了水的特色。
東橋下,一條渡水汀步橫臥溪面。走在其中,腳下是潺潺流水,抬頭是白鷺展翅,遙望河岸,破墻而出的榕樹綠葉拂水,不免生出流連忘返之感。
而在東溪五顯二橋至五顯橋之間,江心洲上、同安影視城朱紅色的城墻下,一叢叢一簇簇格桑花開得正旺,像一條粉色的彩帶連至天際。這是三期項目東溪方向5個子項目其中之一,東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工程五顯濕地。
值得一提的是,該方向的慢行系統還串聯起同安“一城、兩寺、四公園”,分別是同安影視城、梅山寺、梵天寺、梅山公園、東溪公園、大輪山公園及禹洲濕地公園。項目完工后,五顯濕地將與禹洲濕地公園,以及東橋下游區域的濕地串成一片,成為同安最大的濕地公園,面積超12萬平方米。
慢行系統三期西溪方向目前也已全部完工。同安區水利局透露,當前,同安區正在謀劃將西溪方向的慢行系統繼續延伸,直至同安大道。
跨線橋5月通行
同城灣-蘇頌公園跨線橋也將在5月正式通行。該橋橫跨東西溪,橋梁一端在慢行系統蘑菇亭附近,另一端在蘇頌公園水運儀象臺周邊,目前樁基部分已完成。
根據方案,這座S形飄帶狀的景觀橋總長約210米,寬5.7米,為鋼箱梁結構,將結合海綿城市的理念建設彩色步行道。項目建成后,市民可直接漫步景觀橋上,健身、賞景兩不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