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 (記者 翁華鴻 通訊員 劉俊峰) 海關的通關記錄可以用做貸款憑證了。1月16日,全國首個通關數據應用平臺“關數e”(企業信用評估系統)在廈門正式啟動,海關通關記錄成為企業申請貸款及其他用途的資信證明。
16日上午,廈門海關舉行新聞發布會。據廈門海關關長吳海平介紹,廈門海關攜手第三方金融技術服務機構及銀行,合作開發了全國首個通關數據應用平臺“關數e”。該平臺通過對企業歷史通關數據的運算、分析,實現對企業信用的“精準畫像”,為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企業信用評估等提供精準直觀的指標參考。企業無須其他資產證明,無抵押、免擔保、免保證金等,即可憑海關通關信用評分獲得銀行信用額度。
目前,“關數e”平臺最高的授信額度為人民幣200萬元。中國光大銀行廈門分行副行長林煒說,一家外貿企業每年進出口的貨品、所在行業、貿易量、應繳的稅,以及繳稅的及時性,這些數據都非常有用。銀行可以以此做出判斷,給予相應的貸款支持。
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廈門分中心主任陳偉東介紹說,企業使用中國電子口岸卡進行認證及授權,然后通過手機微信發起授信申請,即可在云端“關數e”平臺進行智能評估,獲取自己的“海關納稅信用”。“這首先是一個權威、公正的數據分析平臺。更重要的,這還是一個安全、可靠的數據應用平臺。每一項數據調用都必須建立在企業的合法授權上,每一次數據處理流程都嚴格遵守海關報關單數據使用安全管理的相關規定。”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廈門分中心主任陳偉東說。
吳海平表示,“關數e”平臺的推出,是大數據應用在企業進出口貿易和金融服務方面的一次創新,可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因信用評價難,而導致金融機構“不敢貸”、“不愿貸”問題。同時也將大大提高海關通關記錄的含金量,有效激勵進出口企業合法守信經營。
據悉,“海關納稅信用”僅是“關數e”在信貸方面的一個具體應用,廈門海關將不斷加大通關數據挖掘力度,推出更多符合中小微企業實際需求的創新應用。
【實例】
貸款申請時間縮短為一周內
為應對年初歲末的銷售高峰,許多企業需要提前儲備大量的貨物。格蘭閣(廈門)國際酒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酒類進口業務的中小型企業,其財務總監傅建揚說,從合同簽訂、采購運輸到終端銷售,整個流程走下來一般需要一兩個月;如果提前備貨,則可能需要三四個月甚至半年時間。對于企業來說,資金占用壓力很大。
而且,傳統資產抵押方式申請貸款的難度較大且周期長。如何及時獲取流動資金成為像格蘭閣等中小微企業頭疼的難題。
在“關數e”平臺試運行階段,傅建揚就提出申請。憑借在海關繳納關稅等歷史數據形成的“海關納稅信用”,該企業成功獲得銀行200萬元的信用額度。“海關數據縮短了銀行的審核時間,一周之內就申請到貸款。”傅建揚說。
數據
據廈門市商務局的統計數據,2017年1-11月,廈門市進出口貿易總值在2000萬美元以下的中小微外貿企業10574家,進出口貿易總值190.4億美元,分別占廈門市年度進出口貿易企業(11027家)的95.9%和進出口貿易總值(782.2億美元)的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