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23日 (福建日報記者 楊珊珊 吳在平)杏林灣畔,集美學村,紅頂白墻,杏林大橋臥波而過,橋頭緩坡處錯落分布著一幢幢或新或舊的嘉庚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近兩年新掛牌成立的集美工業學校。 事實上,集美工業學校是由兩所老牌的職業中專學校合并而來:其一是集美輕工業學校,另一所是福建化工學校。集美輕工業學校的前身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0年創辦的集美學校商科,作為集美學校的組成部分,集美輕工業學校已有近百年的辦學歷史,而福建化工學校也經歷了五十多年的建設發展,兩校都成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 隨著時代變遷,兩所學校的發展也面臨著新的形勢考驗。早在2011年,廈門市做出了將集美輕工業學校和福建化工學校合并的決定。直到2016年7月,由廈門市委市政府主導并經福建省教育廳批準,原集美輕工業學校和福建化工學校合并為集美工業學校,隸屬廈門市教育局。 兩所獨立辦學的老牌學校,如何破除壁壘,在強強聯合間真正實現1+1>2的協同效應呢? “磨合、整合、融合”,集美工業學校校長陶順生將兩校的合并辦學概括為這樣的“三部曲”,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合并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中,集美工業學校共斬獲3金10銀7銅,總獎牌數位列全國第一,奠定了學校在我省中職學校的龍頭地位;在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上,學校獲得了4金1銀2銅,金牌數和獎牌總數均位列全國第一。 亮眼的成績讓這所“新誕生的老學校”在業界面前嶄露頭角,而陶順生把各項成績的取得總結為學校合并辦學的疊加效應。“兩校合并是一次供給側改革,合并優化資源整合,增強了學校的實力,現在這種效應已經凸顯出來了,學校將進一步融合發展,前景一片美好。” 迎難而上 促兩校實質性合并 2016年2月底,陶順生接任校長,并開始牽頭兩校的合并辦學事宜。他坦言:“在合并為集美工業學校之前,有不少人質疑,集美輕工業學校和福建化工學校都是不錯的老牌中專學校,有沒有合并辦學的必要性?” 事實上,職業教育在新時代下背負的新使命,正是廈門市委市政府做出兩校合并的決策原因所在。新時期,職業教育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國家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培育大批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人才。而作為老牌的中專學校,集美輕工業學校和福建化工學校比鄰辦學,卻存在著同質化辦學、部分專業與社會需求脫節、難以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兩校的合并被視為優化資源重組,促進廈門市職業教育規模提升、結構優化、做大做強職業教育的一個契機。 然而,要讓兩個獨立辦學的老校實現實質性合并,“一起過日子”,并沒有那么容易。在陶順生到任之前,廈門市就已經做出了合并兩校的決定,但鑒于種種現實困難,兩校合并辦學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陶順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在摸清學校情況的基礎上,他提出了“磨合、整合、融合”的兩校合并“三步走”戰略,一方面著手頂層設計,牽頭制作兩校整合的整體方案,一方面通過推行兩校對口科室中層干部交叉統籌工作,潛移默化地將合并融合的理念灌輸到全校師生日常工作中。 “比如原來兩個學校各有一套管理班子,辦公室就有兩個主任,實行交叉統籌工作后,1、3、5月兩校的辦公室工作由化工學校的辦公室主任統籌,2、4、6月由輕工業學校的辦公室主任統籌。”陶順生說,“這樣一來,兩校的管理人員開始互相接觸認識,也漸漸接受兩校即將合并辦學的事實,開始在實際工作中嘗試如何一起‘過日子’。” 這樣的改革嘗試有了意外驚喜:交叉統籌工作的過程,不僅是兩校合并的“熱身”運動,還順帶發掘了一批具有統籌能力、顧全合并大局的管理人才。 |
相關閱讀:
- [ 01-17]集美工業學校將創客教育融入教學 打造雙創中心
- [ 12-01]民間大師手把手授藝 閩南傳統工藝基地在集美工業學校成立
- [ 11-28]全國職業院校老師“高考”集美工業學校獲得四個一等獎
- [ 06-16]全國中職"高考"拿下三枚金牌 集美工業學校一戰成名
- [ 06-06]集美工業學校上演“帽子戲法” 奪全國技能大賽第三金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