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文/記者 吳耀東 通訊員 韓超圖/同安區教育局供圖)作為我市農村地區廣大和外來人口眾多的行政區,同安區在教育方面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鄉教育之間的不平衡。為此,同安區積極探索,多措并舉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在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同時,也用優質教育為鄉村振興“強筋壯骨”。 記者昨日從同安區教育局獲悉,近年來,該區全面推進校際交流工作,通過城鄉教師的雙向交流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數據顯示,近三年該區城鄉教師交流輪崗651人次,交流教師數量居全市前列。 同安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鄉村振興,教育先行。未來同安區將根據全市統一部署,不斷完善學校績效工資管理體制,逐步提高教師待遇,同時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制定出臺引進和培育教育人才辦法,不斷強化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教育公平,推動農村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不僅讓農村孩子“有學上”,還要努力讓他們“上好學”。 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摘自黨的十九大報告 【特寫】 藝體類教師交流 讓許多農村學校的藝體教育實現“零”的突破 課間,澳溪中學音樂教室傳出一陣陣悅耳的琴聲,音樂老師莊淑靜手指在琴鍵上飛舞,一邊輕輕哼唱,一群學生自發聚集在她身邊拍打著節拍。這樣溫馨的畫面,在澳溪中學經常可以見到。這也是莊淑靜課間特殊的“放松方式”。 2013年,莊淑靜老師聽說澳溪中學需要一名音樂教師,卻沒有編制用于招聘,恰逢自己滿足校際交流的條件,她第一時間主動報名,從城區的東山中學來到位于蓮花鎮的澳溪中學交流輪崗,這一待就待到了現在。 在澳溪中學其他教師看來,莊淑靜帶來了“藝術的種子”。澳溪中學大部分學生來自山區,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從未上過音樂課,莊淑靜到來后,為孩子們教授樂理知識、組建藝術團,帶領孩子們參加各類文藝比賽。“此前澳溪中學學生沒有參加過此類比賽,看著我的學生們第一次接觸藝術知識、第一次唱歌、第一次上舞臺,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別有意義。”莊淑靜說。 更讓莊淑靜自豪的是,藝術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發芽,甚至改變了某些學生的命運,“以前學校有學生找到我,告訴我因為文化基礎差,有放棄學業的想法,但我鼓勵他可以發展藝術特長,后來他考上了藝術院校,畢業后從事藝術設計,找到了人生方向,改變了命運。” |
相關閱讀:
- [ 01-25]抓早抓細抓準抓實——專訪同安區區長王雪敏
- [ 01-25]把同安趕超發展工作做得更好——專訪同安區委書記黃燕添
- [ 01-25]同安多個村莊將整體搬遷 移民造福安置小區二期開建
- [ 01-24]同安雙管齊下堅決打擊“兩違” 半個多月拆違6萬多平方米
- [ 01-24]方便群眾出行 同安區一批新候車亭將趕在春節前完工投用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