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數英等主要學科教師的交流 讓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了提升 藝體類教師的交流,讓許多農村學校的藝體教育實現了“零”的突破。而語數英等主要學科教師的交流,則讓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了提升。他們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課程和方法輸送到了農村,激活了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 2013年至2016年,同安第一實驗小學數學老師蘇佩瑜連續三年主動申請到五顯學區進行校際支教交流。作為市級課題組負責人,蘇佩瑜在校際交流過程中作為學科帶頭人在薄弱學校承擔骨干工作,為薄弱學校帶去了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支教期間,她結合自己的研究課題多次舉辦公開課和專題講座,為全區農村骨干培訓班教師和五顯學區老師傳經送寶,場場爆滿。 同時,蘇佩瑜在校際交流期間還和五顯學區的老師結成師徒對子,指導其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模范發揮“傳幫帶”的效應,不斷提高整個教研組老師的思想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談到自己的徒弟,蘇佩瑜充滿成就感:“我的徒弟成績突出,多人在省市區的各種比賽中獲獎。”在她看來,校際交流最大的意義在于能夠實現教育資源互通,在交流中不斷縮小城鄉之間師資配置差距。 【亮點】 多種形式 開展校際交流 城鄉教師交流,已經成了同安區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同安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說,許多有條件的家長都把孩子送到教育條件較好的城區學校,但一些不那么富裕的家庭,孩子的教育還主要是在村里、在山上,這些孩子就成了實現鄉村振興、“教育扶貧”的關鍵。 為此,早在2006年,同安區就開始積極探索校際協作交流工作,所有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建立對口幫扶關系。2009年以來,同安區實行“小片區管理”,以區優質學校為龍頭,分別聯合周邊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形成若干片區,并采取抽調骨干、征求調動等形式,向新辦校、工業集中區等生源猛增的學校調配師資。 2013年秋季開始,同安區要求在同一所學校工作滿6年并且年紀在45周歲以下的在職老師要及時“挪窩”,每年交流輪崗對象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 同安區教育局人事室負責人李志川告訴記者,同安區每年都有數百位教師積極參與校際交流,3年之間城鄉教師交流數量已達651人次,每年都超額完成交流目標,交流教師數量位居全市前列。 多措并舉 促進教育均衡 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李志川告訴記者,同安區農村校較多,校際交流工作的重點在于如何得到教師認可。為此,同安區成立領導和工作小組,前期做了大量研討工作,認真調研分析全區實際,廣泛征求學校及教師意見,制定實施細則,詳細解讀相關政策,讓學校教師能夠心中有數。 同時,同安區制定了科學的排序法,采用自愿優先的原則,鼓勵符合條件的教師自愿報名,給予優先安排,針對教師實際,劃定中小學各交流片區,在各片區內進行教師學科對應互補性的統籌,最后再以區級統籌進行補充,確保區域內交流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 為鼓勵學校和教師參與校際交流的積極性,同安區不斷完善教師校際交流激勵機制,設立區級校際交流專項獎,對交流履職期間的年度考核、獎勵性績效工資的發放、評優評先、繼續教育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 |
相關閱讀:
- [ 01-25]抓早抓細抓準抓實——專訪同安區區長王雪敏
- [ 01-25]把同安趕超發展工作做得更好——專訪同安區委書記黃燕添
- [ 01-25]同安多個村莊將整體搬遷 移民造福安置小區二期開建
- [ 01-24]同安雙管齊下堅決打擊“兩違” 半個多月拆違6萬多平方米
- [ 01-24]方便群眾出行 同安區一批新候車亭將趕在春節前完工投用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