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兩位作者在座談會現場簽名贈書。
海西晨報(記者 林愛玲)一本新書發布會,竟然讓廈門餐飲界最出名的廚藝大家幾乎悉數到場,舒友、味友、亞珠、吳再添、鼓浪嶼食品廠等廈門餐飲界“大咖”也都派出代表參加。這到底是怎么樣的一本書呢?
新年伊始,廈門市政協“廈門文史叢書”之《廈門飲食文化》正式出版發行,該書由洪卜仁、許曉春編寫。作為《廈門飲食文化》編撰的重要支持單位,廈門市政協文史學宣委、民盟廈門文化支部、廈門老字號協會、廈門市餐飲行業協會借該書發行契機,于昨日下午在團結大廈舉辦“保護傳承和創新廈門飲食文化”座談會。會上,與會的相關領導、廈門餐飲界代表、大廚以及閩南文化研究的學者們,共同回顧了廈門飲食文化百年來的發展歷史,針對新時代廈門飲食文化傳承、改良創新提出展望。
“現在都在提倡‘工匠精神’,這本書能反映我們廈門飲食業的‘工匠精神’。它收集和理順關于廈門飲食的資料,包括名店、名菜、名廚等,工程浩大,功績不小。”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廈門名廚童輝星對本書評價極高。童輝星建議廈門業界,以新中國成立前后、改革開放前后為時間節點,對廈門的名店進行重點梳理,更清晰地理順廈門飲食的脈絡和流派,以此促進廈門飲食文化更好地傳承。
舒友代表表示,這本書開宗明義地提出“廈門菜”的概念非常正確,除了要宣傳廈門餐飲發展成就和發展理念,更要向外推廣一個獨立、完整的“廈門菜”體系,樹立“廈門菜”的品牌形象。
好億輕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燕玲指出,廈門對外開放程度較高,要充分利用這個優勢,在保留本土特色的基礎上,積極嘗試中菜西做或西菜中做等創新,“金磚廈門會晤舉辦后,廈門在世界舞臺大放異彩。很多外國友人提到廈門都會說,廈門太美了。以后,我們要讓他們提到廈門時說,廈門菜太好吃了!”
花絮:
珍貴史料將成研究新“寶庫”
清末美國“大白艦隊”訪廈的菜單、早年廈門各大菜館“大師傅”和珍貴菜譜、“宴席捐”票據……翻開《廈門飲食文化》的扉頁,許多老照片瞬間吸引了人們的眼球,這其中有不少是老照片收藏家陳亞元精心收集的珍貴史料。記者了解到,本書在材料收集、整理和撰寫過程中,特別重視舊報上的飲食文化“珍寶”。這些首次進入廈門飲食文化文史叢書的素材,雖年代久遠,卻仍鮮活生動,將成為廈門飲食文化研究新的“寶庫”。
?
相關:
文史專家攜手女“吃貨”共著《廈門飲食文化》
全折瓜、加利魚焢白菜、八寶荷葉飯……當記者翻開《廈門飲食文化》,一道道廈門傳統“招牌菜”讓人不禁垂涎三尺。作為一本時間跨度長、涵蓋范圍廣的“老廈門”飲食文化專著,《廈門飲食文化》重點涵蓋了從清末至今一百多年來廈門飲食文化各主要方面的內容,力求全面、系統地反映廈門飲食文化悠久的歷史和發展,挖掘閩臺飲食文化積淀和內涵。全書分為緒論和五個章節,內容包括廈門傳統菜譜和美食佳肴、風味小吃和特色茶配、名廚名店與市井美食、加工食品與茶酒飲料、節慶食俗及趣聞軼事等部分。其中,有不少菜肴、名點小吃、糕點、茶配等,是考證大量史料和實地采訪大廚、饕客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對于全面研究廈門飲食文化史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這樣一本包羅廈門飲食萬象的著作,其寫作的工程量之浩大可以想象。記者了解到,本書的籌備和征編、撰寫前后歷經兩年。在編寫過程中,文史專家、廈門方志辦原副主任洪卜仁提供了大量的古籍,以及清末至解放前的老報刊、雜志、老廣告等,共計1000多萬字的參考文獻,還進行了細致的篩選和歸納,并進行多方印證,做到面廣、詳實。
廈門市作家協會會員、廈門閩南文化研究會會員許曉春,結合多年來在飲食文化和閩南民俗方面的研究成果,實地采訪了今天活躍在廈門傳統飲食文化研究、傳承、發掘方面的許多專家、大廚和老饕客,為本書的撰寫獲得豐富的第一手材料。“我20年前到廈門讀大學,作為一個女‘吃貨’,很快就愛上了廈門的美食。”許曉春告訴記者,兩年前在機緣巧合之下,她與洪卜仁先生一起開始編寫《廈門飲食文化》;眼下這本書終于出版發布,也算是完成了一個長久以來的心愿。
洪卜仁表示,希望通過這本文史叢書,讀者能獲取傳統古早味廈門美食較為全面翔實的信息,并推進對“美而精”的廈門飲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傳播。
?
人物名片:
洪卜仁 1928年生,福建惠安人,廈門著名文史專家,曾任廈門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編審,廈門市政協特邀研究員,被譽為“廈門地方史的活字典”。著有《廈門史地叢談》《廈門舊影》等,主編《廈門文史叢書》30多本。
許曉春 畢業于廈門大學外文系,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會員、廈門市作家協會會員、專欄作家,長期致力于閩南飲食文化、民俗文化的研究和撰寫,同時也是廈門鼓浪嶼、海滄、沙坡尾等地的人文、歷史、民俗的專業研究者,已發表的相關文字達60多萬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