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苦練方下刀刻處女作 龜糕,是用模具將糯米原料印出烏龜造型制作而成的一種糕點。在閩南地區,每逢大小民俗節日,供桌上都少不了龜糕。龜糕印雕刻技藝作為閩南傳統的雕刻技藝,至今已傳承百年。潘海員是這種技藝的第五代傳人,也是廈門地區惟一的龜糕印雕刻技師。 潘海員祖籍安溪,他的太祖父潘儀一輩就開始從事龜糕印雕刻,祖父潘乾在50歲時帶著這門手藝落戶廈門。從小,潘海員對龜糕印就有著不一樣的情感。 1979年,高中畢業的潘海員開始跟著父親專職做龜糕印。父親為了讓潘海員打實基礎,光是打洞磨邊,就讓潘海員學了三年,之后的七年時間也只是讓他打打下手,刻刻月餅模具。直到1989年,潘海員才完整地刻出了人生中第一把龜糕印。 潘海員說,自從開始學刻龜糕印,手要么被木錘敲到,要么被刻刀扎傷,最多的時候,雙手被刻刀扎了十幾個洞。一年到頭來,只要洗手總會帶著刺痛感,可他從未放棄。 床邊放紙筆捕捉夢中靈感 在學習刻印早期,潘海員的床邊總會放著鉛筆和紙張。有好幾回,潘海員在睡夢中夢見了花草的形狀,就趕緊起身畫下來。如今,每一幅龜糕印的圖形都雕刻在他腦海中。 龜糕印雕刻技藝工序復雜,涉及工具繁多,包括木鋸、刨刀、繪圖筆、尺、斧頭、油漆刷、大小刻刀等。潘海員說,每個工具的使用,從入門到精通少則幾個月,多則要若干年。 雕刻分為陰雕和陽雕兩種,潘海員的龜糕印雕刻手藝屬于陰雕。潘海員在傳承祖輩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添加了更多寓意深刻的代表性花紋,如魚、銅錢、壽桃等,同時增加了月餅模、素餅模等模具類型。 潘海員所雕刻的龜糕印具有濃郁的閩南特色,龜甲、龜足、龜首十分逼真,尺寸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徑78厘米,最小的直徑僅3厘米。他以刀代筆,讓壽龜從一塊塊木板中“脫殼而出”,變得栩栩如生。 |
相關閱讀:
- [ 05-03]隆胸行當暗藏貓膩 術后“返修”案例在廈門不少
- [ 04-09]把扒竊當行當銷贓“致富” 夫妻倆買房買車(圖)
- [ 08-27]職業策展人成了新行當 為藝術品展覽忙前跑后
- [ 07-18]大嶝漁民轉行當觀光車司機 翔安區再出新舉措
- [ 07-16]藝術展館爭辦展拍賣行當"賣點" 閩南畫作行情漲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