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農民由傳統的農耕向現代化農業經營轉型,市農業局不遺余力地向農民群體輸出知識和技術,抓緊時間培育現代化農業綜合人才。去年,廈門農業部門組織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專題培訓5期,682人次參加,組織8000余人參加農業科技遠程培訓,組織40名農民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學歷提升。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新登記農民專社合作社121戶、家庭農場60戶,目前全市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025家,家庭農場382家,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廈門農村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4900元,增長7.3%,經營性收入已成為去年廈門農村居民除工資性收入之外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推動農村土地流轉 推動農村土地流轉,歸根結底是盤活農村“沉睡”資產,讓土地為農民帶來更大的財產收益。 廈門通過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合同格式,完善調解仲裁機構,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目前,全市共建設15個鎮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成功流轉到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耕地已有約13萬畝,耕地流轉率達40%。持續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市權屬調查率為100%,審核公示完成率達100%,合同簽訂率達100%,提前完成省里下達的年度目標。 在“黨建富民強村”工程的推動下,全市各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平均預計將達到約40萬元。通過落實農村集體預留發展用地政策,明確國企合作開發建設農村集體預留發展用地規范,強化市、區財政資金扶持,引導農民入股,發展農村集體股份化項目,已建成項目逐步成為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市共有50多個農村社區建有220多萬平方米的現代物業項目,17萬名農民從中受益――以集美區為例,已建成項目31個,年均實現收益約5156萬元。 去年廈門農村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879元,增長19.0%,在四項收入中增幅最大。 |
相關閱讀:
- [ 01-16]一顆火龍果活了一個村 翔安區以黨建引領特色農業發展
- [ 01-16]全臺8日起遭寒流襲擊 農業損害累計破4000萬元
- [ 01-12]廈門品牌農業建設碩果累累 建成23個農業示范基地
- [ 12-19]傳統農業鎮華麗轉身 同安五顯跨入新時代開拓新未來
- [ 12-15]市農業局推薦休閑農業冬季采摘點 芭樂楊桃火龍果果園飄香
- [ 12-01]同安區大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 養豬場嬗變成香飄四方的果園
- [ 11-30]廈門擬新增11個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 相關名單已完成公示
- [ 11-07]同安區國稅局助力農業產業發展 稅收減免稅累計近2億元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