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軍營村出現“茶樹冰雕”。(資料圖/邵吉生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王玉婷實習生陳詩怡)下雪不冷化雪冷。經歷了前晚昨晨看到雪的興奮,昨日,雖出了太陽,同安軍營村、白交祠村的村民,仍感受到透心涼。農作物有沒有受影響?上山觀雪的車輛下山時有沒有遇到麻煩?廈門日報繼續關注下雪后續,并請文史專家揭秘廈門歷史上的雪。 【影響】同安下雪,但對農作物影響不大 “風很大,手腳特別凍。”軍營村村民高水銀一邊哆嗦一邊連說幾遍“太冷了”,“煮飯洗菜時,水凍得骨頭疼。” 昨日雪停了,低溫還在持續。8時許,高水銀發現,潑到地上的水,不到兩分鐘就結出冰碴。10時左右,室外陰處的溫度大約只有1℃。 前晚,白交祠村村民楊遠冬約19時回的家,當時,前往白交祠村的路上,車輛排起了長隊。將近24時,還有不少朋友給楊遠冬打電話,說要上山看雪。“到半夜,路都堵著。”楊遠冬說。記者了解到,警方迅速啟動應急機制、部署做好交通安全提示,上山觀雪的車輛,下山時未遇到麻煩。 楊遠冬說,昨日上午去菜園摘菜時,發現蔬菜上有不少冰碴,幾片葉子的末端被凍黃了。但對高水銀來說,卻是“瑞雪兆豐年”。高水銀開農家樂,家里有三四十畝茶田,還和朋友合伙種了一百畝藍莓。“這兩種植物都不怕凍,低溫反而使病蟲害少了,估計今年會有好收成。” 記者了解到,下雪后,同安農業部門進行了相關檢查,發現雪對農作物的影響不大。 【歷史】乾隆年間,塘邊社曾下過大雪 歷史上,廈門不僅下過雪,雪片還很“稠”。 廈門文史專家盧志明告訴記者,兩百多年前,塘邊社就下過一場大雪。據盧志明回憶,塘邊社內有座圓塘宮,主要奉祀保生大帝。宮前一方清代碑刻記載了乾隆十六年(1751年)發生的一件事:“春,(宮廟)瓦積雪尺許,屋梁椽柱蟻蛀,塌。夏,鄉老林嘉令捐谷貳拾擔,林天生、天助各十擔,眾爾共壹佰貳拾擔修焉。”這段碑文明確講述了該宮廟的坍塌與屋頂“積雪尺許”有關,可見,當年這場雪下得真不小。 乾隆年間的詩人張錫麟也寫過一首名為《南關踏雪》的詩,留下了鴻山飄雪的記載。詩中這樣寫道:“昨夜鴻山雪片稠,攜童曉望興難留。一壺濁酒馱驢背,幾點疏梅掛杖頭。”“這樣描寫廈門下雪的詩在不同時期均有,可以互相佐證,歷史上廈門確實下過大雪。”盧志明說。 |
相關閱讀:
- [ 02-02]今明兩天太陽將露頭 后天又有一股新冷空氣來廈
- [ 01-12]《山那邊的太陽》
- [ 12-27]《明天的太陽》
- [ 11-10]今明兩天廈門天氣以晴朗為主 適合出游曬太陽
- [ 11-03]修杰楷帶咘咘Bo妞曬太陽 父女三人表情神同步
- [ 01-17]同安76000盞壁燈“上崗” 照亮村民夜間出行路
- [ 01-17]同安為農民辦實事實施亮燈工程 照亮村民夜行路
- [ 01-17]同安頂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實現跨越式發展
- [ 01-16]資源變資產村民成股東 同安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