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農展會滿載而歸。 (本組圖/記者姚凡攝)
蝴蝶蘭展銷現場吸引了很多目光。
農展會上展銷的建甌板鴨。
廈門日報訊(記者 王飛穎 圖/記者姚凡)昨日傍晚,隨著最后一箱物質撤出展館、登上北上的動車,第五屆大武夷農特產品(廈門)展銷會圓滿落下帷幕。據不完全統計,在四天的展銷中,88家來自南平的展商帶來了上千款農特產,現場銷售達243.42萬元,訂單金額1041.12萬元。
大武夷農特產品(廈門)展銷會今年已經是第五屆舉辦,是廈門市人民政府、南平市人民政府指導、踐行“山海協作”的一項活動,每年歲末舉辦,得到廈門市農業局、南平市農業局的大力支持,并由廈門日報社、閩北日報社兩地黨報聯合舉辦。
講健康求“原味” 第二天三成展位就被買空
“昨天我就來過了,回家后發現這個米還真好吃,今天過來再買一些。她本來還嫌棄我買貴了。”市民林老先生指著身邊老伴笑著說,由于前一天帶回去的兩樣東西家人都稱贊,今天干脆拉了雙輪小拉車一家家試過去:米、雞蛋、錐栗、地瓜粉、香菇、板鴨、茶……幾乎買了個遍。
“可能我們要提前回去,因為東西都賣差不多了。我老公上山撿的那一包紅菇,第一天就賣掉了。主打的吊瓜子也賣了不少。”來自建陽林城的一位展商說。雖然展會要持續四天,但第二天就有展商開始缺貨,三成展位被買“空”。到了第三天,能補到貨的還能繼續賣,補不到的就只能遺憾“先撤”了。雖然展會遇上了廈門今冬以來最冷的周末,來自大武夷的農特產品卻似乎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持續受熱捧。
“這要感謝廈門市民的支持與厚愛,也得益于我們閩北好山好水孕育的好產品。”帶隊來廈的南平市農業局副調研員王錦斌笑著說。現場的一位展商也表示:“現在人們越來越講究健康,我們的這些產品都是沒有添加的,原汁原味的。只要識貨,都會認可。”
識朋友見世面 廈門當窗口推廣閩北好貨
“來,加個微信,以后想要,微信一下我們給你寄下來!”在許多展位,你都能聽到類似的談話。除了現場銷售,許多展商都更注重在展會上推廣,不少展商專門制作了展示板,還會掏出手機,展示自家的農場、作物和生產過程。“你看,這是我們地瓜干的晾曬過程,不添加任何東西,純天然。”來自政和的地瓜干展商介紹說。
“來年我會做得更好,讓大家吃上放心糧。”“紅米是糙米,不適合單獨煮,和白米煮放五分之一”……一天的展會之后,還有一些展商給當天買了自己產品、加了微信的市民發去信息。
記者觀察,今年來參展的展商,除了“仙芝樓”、“木樨園”這樣的國家級、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還有不少農業專業合作社甚至是家庭農場展商。王錦斌介紹說,南平正在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現代生態農業是綠色產業的基礎,而合作社、家庭農場都是發展生態農業的重要主體,目前南平已經有大幾千家農業合作社。“合作社的產品往往更有特點、更符合廈門市民的需求。”王錦斌說,“廈門是一個窗口,我希望企業、合作社、農戶們過來,能夠利用這個平臺好好推廣,認識到新的朋友和客戶,也更了解市場、學到新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