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福建日報廈門觀察 > 正文

同安推動教師交流,為振興鄉村教育“強筋壯骨”

2018-02-06 16:25:13楊珊珊?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東南網2月6日(福建日報記者 楊珊珊 通訊員 韓超)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對于擁有大量農村地區和外來人口的廈門市同安區來說,城鄉教育之間的不平衡尤為突出。

補齊農村教育落后的短板,縮短城鄉教育差距,師資力量的均衡發展被視為關鍵。近日,記者從同安區教育局獲悉,三年來同安區城鄉教師交流輪崗651人次,交流教師數量居全市前列。通過推動教師校際交流等工作,同安區力促鄉村教育發展,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用優質教育為鄉村振興“強筋壯骨”。

資源共享 教師交流成為常態

“我從1998年從教后一直在同安區第一實驗小學,西洋小學老教師較多,特別希望城里的年輕教師來交流一下,我就過來了。”蘇佩瑜于2013年主動申請到同安的農村校西洋小學交流任教,一待就是三年。談起當時參加教師交流的初衷,她說,就是希望能夠為農村學校帶去優質學校的教育理念,也借此豐富自己的教學經歷。

“原來課還可以這樣上,而且課堂效率很高。”西洋小學的一位老教師在聽了蘇佩瑜開設的公開課后感慨地說。

“教師校際交流是一種有益的流動。”在蘇佩瑜看來,許多農村教師長期在農村一線教學,缺少到外面交流的機會,教學理念難免僵化,而城區的教師接觸的信息多,擁有較多的培訓機會,通過交流可以為農村學校帶去新的教學理念,促進教育資源互通。

同安區教育局人事科負責人李志川介紹說:“同安區每年都有數百位教師積極參與校際交流,3年之間城鄉教師交流數量已達651人次,每年都超額完成交流目標,交流教師數量位居廈門市前列。”

為了促進師資均衡,2009年,廈門啟動了教師輪崗制度,而自2013年9月起,廈門在剛性制度中開始推進校際交流,啟動了包括教育局直屬學校在內的7個交流方陣。

早在2006年,同安區就積極開始探索校際協作交流工作,轄區內所有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建立對口幫扶關系,以“支教”“頂崗”等方式進行教師校際協作交流。

2009年以來,同安區實行小片區管理,以區優質學校為龍頭,分別聯合周邊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形成若干片區,并采取抽調骨干、征求調動等形式,向新辦校、工業集中區等生源猛增的學校調配師資。而從2013年秋季開始,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在同一所學校工作滿6年并且年紀在45周歲以下的在職老師及時“挪窩”,實現每年交流輪崗對象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

“通過這幾年的穩步推進,目前同安區教師校際交流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交流覆蓋全區。”李志川說,在校際交流教師的安排上,則采用自愿優先的原則,并注重進行教師學科對應互補性的統籌,而參與交流的教師,在職稱評定和崗位競聘上都將獲得一定的傾斜。通過表彰和每年安排參加校際交流的老師們集中參與業務培訓,調動了教師參與交流的積極性。

強化支持 助推城鄉教育一體化

在同安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看來,教師校際交流的常態化,為今后實現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變教師由“學校人”為“系統人”,有效統籌區域內教師資源打下了基礎。但他也坦言,目前,主動到農村薄弱校的教師還不多。

“教師校際交流是必須的,但是希望能夠從交通補貼、午餐補貼等方面對支援農村教學的老師提供保障和關懷。”在采訪中,一些老師說出了對教師校際交流政策的建議。

事實上,同安區也正在擬定對鄉村教師的支持計劃。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學校任教,穩定鄉村教師隊伍,帶動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高,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同安區有關部門正在討論通過優化鄉村學校教師編制配備,建立完善校際交流工作機制,使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提升其生活待遇等方面,提升對鄉村教育的支持。包括提出“對經區教育局選派的城鎮學校優秀教師采取走教等形式到鄉村學校任(支)教滿一年及以上的,可視同校際交流,并享有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補助”,此外,還將著力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對在鄉村學校任教的教師除享受每人每月400元的鄉鎮工作補貼外,按平均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標準予以生活補助。

“讓老師們安居了,才能樂業,更好地投入教學交流當中。”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說,未來同安區還將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制定出臺引進和培育教育人才辦法,不斷強化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教育公平,讓農村孩子不僅“有學上”,還要“上好學”。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