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示意圖 制圖/張平原
廈門日報訊(記者何炳進)上個月,怡景花園小區停水,原因是水管老舊滲漏。去年,廈門日報也報道了島內外多個小區出現嚴重漏水情況,甚至出現天價的公攤水費――“巨額水費單”。市民或許會發現,這幾年來廈門的一些小區,尤其是有二次供水的老舊小區漏水情況越來越多,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問題1
業主共有產權
有人建無人管
誰是二次供水設施的產權所有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界定了,二次供水設施的產權為全體業主共有,業主應承擔其維護的職責,也可以委托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代為管理。《福建省城市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辦法》第十條也提到:二次供水設施實行業主負責制,由業主或業主委托的物業管理單位負責二次供水設施的日常管理工作。
目前,小區二次供水設施多是委托物業公司代為管理。但管理得好不好,也要打個問號。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有些二次供水設施出現問題的小區已有20多年的歷史,物業公司更換頻繁,物業交接過程中一些二次供水的材料早已不見蹤影,比如地下管網的圖紙信息等。
問題2
為節約成本
管道質量參差不齊
長期沒有維護是管理上的缺失,但出現嚴重的漏水滲水情況,也有一部分是管道質量問題。
記者從業內人士了解到,二次供水設施一般由開發商負責建設,很多小區在建設過程中,專業的供水企業并未參與其中,對當地供水條件并不十分清楚,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二次供水方式。同時二次供水設施無明確的技術標準,個別開發商為了節約成本,可能選用質量較差的材料鋪設管道,為日后的使用埋下隱患。
即便是建設時質量合格,但也有一定的保質期。等出現問題了,再倒追建設單位問責,也遇到時間太久、開發商不在等種種問題,難以實現。
問題3
缺乏維修資金
籌資成了拉鋸戰
記者走訪發現,出現二次供水設施問題的小區,解決之路存在諸多坎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缺乏資金。
2016年廈門市委市政府印發《中共廈門市委辦公廳、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廈門市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意見>的通知》提到,我市老舊小區改造范圍是指1989年底前建成并通過竣工驗收的非商品房小區(項目)和非個人集資房小區(項目)。資金由居民出資、管線經營單位投資、財政以獎代補等方式籌集。其中,二次供水改造的資金由小區居民出資,財政以獎代補。小區居民出資部分的資金來源可申請專項維修資金。
記者從市建設局了解到,的確有一些小區申請使用專項維修資金,用于二次供水更換。不過具體到實施環節,動輒上百萬元的費用,部分資金平攤到每個業主,也引發分歧。記者也從一些小區物業了解到,有的業主只是買了房來出租用,根本不理出資維修的事,籌集資金變成一個拉鋸戰。
有專項維修資金尚且如此,一些沒有公維金的小區更是舉步維艱。
【鏈接】
去年有成功案例
兩個月完成改造
二次供水設施的維護維修問題并非只在廈門有,在全國各地都有類似的情況。
業內人士表示,要解決隱患就要重視起來。首先業主要重視,尋找靠譜的代管物業公司,發現有漏水情況,要第一時間通知水務部門,查清問題;其次,責權不清也與二次供水的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有關系,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快制定相應的法律規章,為二次供水管理提供法律依據,進一步明確二次供水設施建設、改造、管理的責任主體和資金渠道;最后,水務部門也要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加大宣傳并盡早提醒,用專業的技術盡可能提供幫助。
廈門也有成功解決二次供水隱患的典型案例。去年,建成使用20多年的臥龍曉城供水管網老化漏水嚴重。嘉蓮街道將該水管的改造工程作為重點民生工程,并于去年6月底牽頭成立改造工作組,不遺余力推動改造。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改造就竣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