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再添小吃”傳承人吳民祝:每一塊咸粿都有“廈門味” 吳民祝按店里規矩,仔細檢查咸粿的軟硬度。(陳冬攝) 每天早上5:00,吳民祝起床,從海滄驅車趕路,半小時后,準時出現在島內美湖路的吳再添小吃店門口。他要和廚房里的老師傅們一起手腳不停地工作,直到中午過后才能稍事休息。 春節將至,閩南人的餐桌上少不了咸粿。這些天,店里咸粿的銷量激增,90歲高齡的吳再添不放心,不懼寒冷,晚上仍要抽空到店里“巡視”,和四兒子吳民祝商量如何備料,才能盡量滿足市民的需求。 吳再添小吃店始終堅持著古早的制作工序,現做現賣,拒絕添加防腐劑。咸粿分為蘿卜口味和南瓜口味,選取最新鮮的食材作為配料,除了磨漿和刨絲,其他工序都是依靠人工完成。吳民祝說,咸粿好吃的秘訣關鍵在于米,要選用陳米或晚稻,經過充分的浸泡、洗凈、打磨,再加入適當配比的水和調料,兩個半小時的蒸煮,出鍋的咸粿軟而不粘、結實有彈性。“父親很早就立下了規矩,咸粿加入的水量要嚴格按照鐵皮桶上的記號標線,不要貪多,一次最多蒸8籠,這樣火候剛好,才好吃。” 早在1947年,吳再添就在中山路局口街經營小吃,“誠信為本、貨真價實、薄利多銷、服務大眾”,是他一貫的經營宗旨。吳民祝不忘父親的教誨,身體力行,堅持做廈門古早味。如今,他的兒子吳思航從新加坡留學歸來,也加入了“吳再添”的行列。 盡管受到外來口味的沖擊,但“吳再添”這個老字號依舊在城市變遷中努力堅守傳統風味,為的就是保存這份廈門人的集體記憶。吳民祝說,讓“吳再添”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經營,一直是他和家人的心愿,他希望兒子所學的先進管理知識,能讓這家“老字號”煥發新的能量。 不過,現實中的困難,也讓吳民祝感受到傳承的不易。每月兩萬元的店租,有限的利潤空間,是傳統小吃發展壯大的障礙。此外,吳民祝還面臨著傳統小吃技藝失傳的局面,“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做,怕吃苦。” |
相關閱讀:
- [ 02-09]酒店年夜飯講情懷年味才濃
- [ 02-08]廈門今日小年年味漸濃 冷空氣成強弩之末
- [ 02-06]在臺北,感受濃濃的年味
- [ 02-06]袁姍姍街拍大片年味十足 笑靨如花甜美動人
- [ 02-06]找回最純粹的年味 春節到同安鄉村游景區過鄉村年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