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練 臺上劇情跌宕起伏,臺下演員動作唱腔變換不斷 11日清晨,同安東溪邊上的碧岳社區內,傳來一陣陣清麗的戲曲唱腔。記者循聲而去,找到一處院子,院內一對婆媳正在排演木偶戲。婆婆叫黃麗卿,媳婦叫劉小紅。她們通過手掌和手臂控制著木偶的動作。臺上的劇情跌宕起伏,一會兒是說唱,一會兒已配上“刀槍”打斗起來。臺下,演員更是不得閑,“大小姐”出場時,她們也要踮著腳尖走起小碎步;“舞女”出場時,她們要轉圈;“兵將”舞刀弄槍時,她們要迅速揮動雙臂,讓左右手上的木偶相斗。 出場角色有男女老少,唱腔念白或渾厚、或溫婉,或粗魯、或調皮,都是由劉小紅配音的。 忙碌 連唱三出戲用時近10小時,雙手發酸聲音沙啞 劉小紅說,有時候,村民為了讓民俗日的氣氛熱鬧一點,會連點三出戲,全程將近十個小時。 “后臺的演員只有兩三個,但一出戲的角色多的時候將近20個,演員的配音任務很重。”劉小紅說,她常常利用換場的空檔,趕緊喝口水潤潤喉。有時候三場戲唱下來,嘴巴發酸聲音沙啞,雙手也由于一直舉著木偶演戲,回家后酸得提不起來。 幕后 臺風登陸后仍堅持演出 擴音器沒電清唱三小時 “木偶戲有時會在宮廟內演出,但大多數還是在室外。”劉小紅說,雖然表演區域的上方有遮陽傘,但四周是通透的,遇到氣溫低、風大的時候,他們不得不多穿幾件衣服保暖。 從事木偶戲表演12年,最令劉小紅難忘的便是“莫蘭蒂”臺風登陸廈門的那段時間。臺風登陸后,當天白天他們照常在一個村內演出。“在搭舞臺的時候,就感覺風很大。演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砰’的一聲,整個舞臺都被吹走了。”劉小紅說。 黃麗卿說,農歷八月很多村莊都有民俗活動,當月幾乎每天都有演出安排。“莫蘭蒂”登陸后,很多地方都停了電,擴音器也沒辦法用。為了讓觀眾聽得清楚,他們便盡量放大聲音,用清唱的方式,每天演出至少三小時。 傳承 跟著婆婆的劇團演出 一人能演15個角色 2006年,劉小紅辭去工作,開始跟著婆婆的劇團到處演出,從小配角演起。只要樂隊的前輩有空,她便請他們伴奏,練習唱曲。回家后,她還要跟著歌仔戲視頻,一遍遍練習。 木偶戲要精彩,除了要唱得好,木偶的控制也很重要。一有空,她便手持木偶對著鏡子練習。平時還要經常壓指、扯指,以提高靈活度和韌性。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劉小紅漸漸可以獨當一面,甚至能獨自表演一出有15名角色的木偶戲。“我也經常思考,可以在哪些方面提升,讓劇團更受歡迎。”她說,近幾年來,他們將木偶更換成更大的,服飾也更加精致,讓演出更具觀賞性。 |
相關閱讀:
- [ 02-09]廈門民間救援隊伍再添新軍飛鷹義務救援隊成立
- [ 01-26]民間“紅色紀念館”要點贊更要扶持
- [ 01-22]觀點:民間游戲能否喚回當代孩子日常樂趣
- [ 01-17]廈門投資規模突破兩千億元 民間投資占比提高
- [ 01-15]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在廣州揭曉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